首页打开

城阳三十年·开放进化论:骨子里的国际范儿魅力难掩

耿伟杰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4-07-12 20:51:23原创

风口财经记者 耿伟杰

天高云阔,繁花似锦,青岛市城阳区迎来建立30周年。

30年来,城阳区逐光而行、奋斗不止,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都市上不断发力。从总人口40.9万人、生产总值31亿元的城郊农村,到如今实有人口143.5万人、生产总值近1400亿元的活力新城,城阳区已然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耀青岛、闪耀东方。而这不仅是因为城阳区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深厚,还因其有区别于其他城区的独特优势——开放。

1989年8月,山东省第一家韩资企业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城阳。彼时,距离中韩正式建交还有3年,距离城阳正式建区还有5年。无疑,这是一场历史性的突破,为城阳埋下了开放的种子,也拉开了城阳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大幕。

正式建区后,城阳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对世界敞开怀抱。尤其是在与日韩两国合作交流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曾连续14年保持山东省县(市、区)外贸出口第一,创造了“韩资企业落户最多区域、韩国人居住生活最多区域、韩国料理店最多区域、出访韩国人员最多区域”四个全国第一,领航中日韩地方城市合作的方向。

开放之门——经贸合作铸辉煌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开放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开放这条越走越宽的道路上,城阳区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过这30年,留下了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回眸处,我们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节点,这不仅是对城阳人民多奇志的打卡纪念,也激励着城阳人民开创振奋人心的未来。

时光回溯到1998年,作为一个正式建区仅4载的年幼城区,城阳充分利用开放这个最大优势,实现了进出口超10亿美元,出口达6.8亿美元,跃居全省县(市、区)首位,一举成为惊艳众人的后起之秀。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城阳区加工贸易出口业绩持续领先,稳居全省县(市、区)之首,彰显了其在外贸领域卓越的表现和强劲的竞争力。

2003年,在即将迎来正式建区10周年之际,城阳区对外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32.9亿美元,出口额突破20亿美元,列青岛、烟台、威海之后第四位,被誉为“江北出口第一区”和“北方韩资密集第一区”。其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2.6%,是城阳区的主要出口市场。

2015年,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迁至城阳,揭开了中韩企业合作的新篇章。2018年起,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一连5次精彩亮相,成为青岛市对日韩经贸、科技、产业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和亮丽名片。2020年,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在城阳开厅,至今已吸引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青岛代表处等近100家韩国官方机构、商协会和企业入驻。

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

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生效,首次在中日以及韩日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这一年,城阳区货物进出口规模突破1500亿元,在打造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中显担当、作贡献。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的步伐步履不停。而立之年的城阳一直不乏前进的勇气。今年5月,城阳区发布公告,为深入开拓海内外市场,将组织区域内企业参加第27届英国伦敦国际服装服饰及面料展、2024年第30届越南国际工业展览会等经贸活动,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城区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城阳区开放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整个青岛的精彩缩影。

交流之桥——文化交融促繁荣

2023年底,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发起了“中日韩精神——2024年度汉字”的评选,“交流”以最高票当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开放、人文交流不是抽象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时代的宏观语境,总有最真实、最细微的落脚。

与韩国仁川广域市南洞区缔结为友好城区,双方每年组织代表团参加对方的市民节,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来了解对方文化的价值观、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组织中韩两国中小学生互访,举办中韩青少年足球友谊赛等文体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举办中国(青岛)国际饰品节暨饰品博览会、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韩国群山青岛贸易洽谈会、韩国大庆ICT产业园青岛产业对接会等商贸活动,为国内外及中韩产业的交流搭建平台,不断掀起中外地方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的热潮。如今,城阳区已与12个日韩城市建立了官方与非官方对话机制,中日韩商务理事会青岛联络办公室等日韩官方机构和商协会也常驻城阳。

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

一场场国际性活动的举办,一次次与不同地区缔结友好关系,使城阳区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更加开放、繁荣。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文化走上世界舞台。高铁作为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是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被誉为“机车故乡、动车母港”的城阳,通过推动高铁、地铁走出去,连同中国文化、中国声音一起带给世界。在印尼雅加达,建成雅万高铁动车组科普文化交流基地,让更多印尼民众了解中国高铁技术,更好展示中印尼合作成果。在老挝,“澜沧号”高铁外观、乘务员服饰等,都融入了两国传统文化元素,列车成为了行走的“旅游宣传大使”。从大国重器“走出去”到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起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

雅万高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城阳区在国际化发展之路上取得的一系列亮眼成就,离不开世界各地人才的躬身入局。多年来,城阳区积极探索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合作新模式,联合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推动日中人才商务交流协会、韩中人才开发院等5个日韩重点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促成韩国白石大学与山东科技大学达成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意向,城阳区海外引才“朋友圈”持续扩大,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夯实人才根基。

第二故乡——生态人文共筑梦

好的政策人人皆可,好的生态万里挑一。要留住远道而来的外资企业和外籍侨民,就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教、宜养、宜医的生态圈,为外籍侨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韩资企业的聚集,许多韩国人在城阳生活。城阳区逐渐形成了天泰·韩国城、悦华园等一批韩国人集中居住区,并发展了一批高档餐饮、娱乐项目,全区韩式餐饮企业达400余家。青岛地区唯一一所获得中国和韩国教育部双批准的韩国青云学校坐落于此,韩商子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读韩国学校,韩国友人“第二故乡”魅力持续绽放。山东唯一入选福布斯中国国际化学校TOP50的墨尔文中学也深受国际侨民的喜欢,成功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住有所居。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源相通。为增进当地市民和韩国侨民对彼此文化的深入了解,让韩国侨民在城阳宾至如归,自2006年起,城阳区便开始举办韩国料理美食节、中韩青少年艺术节等丰富有趣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韩国侨民营造了家一般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友善和温暖,还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达成了“吃正宗韩国料理到城阳”的共识,提升了城阳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与舒适宜人的生活氛围相得益彰,共同铸就了一方投资热土和理想栖居地。如今,已有2000余家日韩企业在城阳发展壮大,1.5万名韩国友人在城阳安居乐业。

城阳生于开放、兴于开放。30年来,开放的基因始终深深地根植于这片土地之中。未来,期待城阳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开放促改革、以合作促发展,早日成为国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汇聚的高地,为青岛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城阳色彩,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城阳力量。

责任编辑: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