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山东国资国企2023年高质量发展报告|青岛地铁:在“五大赛道”上奔驰

山东国资 | 2024-07-14 11:43:52原创

来源:山东国资

建设有速度 创新有高度 服务有温度

青岛地铁集团2023年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9亿元,同比增长21%。

骨干网络快速成型。远景年规划线路19条、872公里,获批线路13条、506公里,位列全国第九,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2000亿元。目前运营线路7条、318公里,位居全国第十,串联东西两岸、七区一市,基本实现主要交通枢纽、商圈、医院全覆盖。线路建设提质增效,在建线路10条、188公里,其中三期规划7条线克服征迁任务重、调流量大、手续复杂等困难,仅用9个月全部开工,目前210个工点中205个已进场,101座车站中94座已进入主体施工,13座实现封顶,进度比前两期规划明显加快;通过优化征迁方案、创新技术应用等措施,累计节省建设资金超20亿元。6号线一期作为国家示范工程和全国首条全自主运行TACS线路,已开始试运行,计划上半年开通。2号线西延段实现洞通,计划年底开通。建设领域不断拓展,承建的辽阳快速路2023年底实现全线开通,辽阳路行车速度提升47%,主城区东西向通行时间节省近半小时。

运营服务日臻完善。2023年线网单日客运量12次创历史新高,最高日客运量224万人次,日均129万人次,公共交通分担率达42.7%,地铁已成为最佳出行选择。关键指标保持行业领先。精准配置线网运力,调整列车运行图26次,压缩行车间隔19次,最小间隔2分25秒,服务时间延长至每天18个小时,处于行业较高水平,16项关键运营指标中13项保持全国第一。乘客满意度连续7年处于“非常满意”水平。一线职工利用AED等13次挽救乘客生命。青岛市委政法委2023年底表彰的21位见义勇为模范中,16人是地铁员工,占比近80%。“畅达幸福”获交通行业“先锋品牌”(全国仅7个)等多项国奖。

经营开发深化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和中长期激励机制,突出治理现代化、经营市场化、人才专业化、管理价值化、视野国际化“五化”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融资成本。银团贷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率最低至3.1%,较同评级企业低80BP,年节约资金成本7.4亿元,延长贷款期,争取还款宽限期,最大限度减轻财务压力。赋能城市发展。搭建“五位一体、三级联动”全周期开发体系,编制TOD综合开发战略规划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组建权威专家TOD智库,不断提高项目策划运作能力,目前在建项目15个,在建面积180万平方米,其中青岛北客站片区已完成6宗土地送储和首块住宅用地出让,签约超一线商业品牌“超极合生汇”,引入山大附九年一贯制学校,区域价值与影响力持续提升。

创新驱动突出技术创新。系统总结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领域创新技术与工法,全面推广应用于三期线路建设。比如,国家示范工程TACS系统,是从业主和使用方角度开展的技术创新,完全自主开发,技术水平世界领先,折返效率更高,运力提升20%,同时可减少20%设备量和30%后续维护量;装配式建造成套技术,通过工厂化制作、现场化拼装,每个车站节省工期4-6个月、作业人数从150人减至20人,三期14个车站应用,带动装配式产业发展;饰面高性能混凝土,满足高强度、高防水的性能要求,免除后续装饰装修,总投资不增反降,三期101座车站全部应用,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地下清水建筑群;智慧工地系统、TBM同步注浆材料、渣土100%资源化利用、双护盾TBM大规模应用等创新技术行业领先。突出绿色低碳,业内率先发布绿色城轨方案,涵盖九大行动,2028年实现“节电30%、降碳40%”目标。与马伟明院士团队合作成立东湖绿能公司,联合研发列车永磁牵引、动照节电技术,成功挂网国内城轨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飞轮储能装置,年节电超4千万度。突出数字化转型,发布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轨规划,一体化推进11个平台建设,打造精准控制、可靠运维、集中管控、智能决策的智慧城轨新模式。

产业发展发挥“链主”作用。大力支持本地企业,中车、青建、市政等200多家单位参与地铁建设,同时主动利用千亿级地铁场景和市场,吸引一流企业来青投资。以4号线设备系统专业合同数量占比分析,本地配套率可达81%。搭建产业交流平台,牵头全国20家地铁公司组建产业联盟,实现产业互补、场景赋能;引入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将“两年一届”落户青岛。加大产业投资,以“国产自主化、智能智慧化、绿色低碳化”为方向,围绕新能源应用、数字化建设、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实现“补链、强链、延链”目标。目前,已完成22个优质项目投资,总投资额15.7亿元,2023年产值达到23亿元,其中外部订单超7亿元,覆盖23个轨道交通城市,未来五年总产值可达到165亿元。

8号线地铁列车


立足地铁用好资本

牵头搭建地铁产业联盟。青岛地铁以“战略引领、产业推动、合作共赢”为宗旨,牵头搭建轨道交通行业资本运作板块首个全国性联盟组织。截至目前已有20家地铁加入,通过搭建平台,凝聚行业发展合力,着重发挥平台协同、创新发展、凝聚智慧、绿智融合、资金支持五大优势。不断促进产业资源共享,互相补位协同发展。同时引入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初步建成两个全国性产业交流发展平台。进一步开创了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提出轨交产业百亿基金集群总规划概念。青岛地铁百亿基金集群由“股权投资”“地铁建设”“城市更新”三个子基金群组成。2023年7月,青岛地铁举行“产业基金管理人招募”媒体通气会,广发“英雄帖”,为三支产业基金寻找管理人,共同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项目集聚发展。截至年底,已有11家基金管理人进行揭榜申报。目前,基金集群已入驻7只基金,认缴规模超百亿元,投出资金约74亿元,是国内首个实际完成募资额超过百亿元的轨道交通基金集群,2023年荣获青岛市金融创新优秀成果奖。

加快产业投资布局。目前青岛地铁已累计落地青铁诺丽、东湖绿色节能、国科智维、青岛新风光、某芯片项目、民间资本、金东数创等等多个优质产业项目,投资项目累计入库133个、立项55个、审议32个,累计完成股权投资56亿元。2023年投资企业获取外部订单总额超7亿元,覆盖23个轨道交通城市,一批挣钱、值钱的企业正加快培育。

提前布局“资本运作”赛道。加快推进“2+1+N”上市计划落地,目前多个项目均启动了与上市公司的合作,特别是以博宁福田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属性的产业链优质企业已经启动上市辅导工作,诺丽科技已在新三板完成挂牌,德才装饰项目已实现上市。同时加快打造上市培育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扶持,截至目前已通过基金投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山东省瞪羚企业2家、山东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

青岛地铁集团应急指挥中心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设分公司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建设分公司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建设分公司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西海岸建设分公司

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青岛公共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轨道交通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岛市地铁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金汇控股有限公司

青岛青铁智慧城市服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