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用写意漫画为青岛方言赋形

鲍福玉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7-16 10:51:04原创

7月13日,青岛画家曹曰平的“画说青岛话”漫画展在洛川家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88幅写意漫画作品,其中所描绘的方言涵盖了老青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曹曰平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外地人了解青岛,让本地人记住乡愁。

“普通话虽然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载体,也有无法忽视的作用。”曹曰平说,在青岛常会听到“吃蛤蜊、哈啤酒、洗海澡”这句话,现在这句话不仅是本地方言,更已经成了青岛的地域名片,提起这句话来,就能想到青岛的夏天,青岛人的热情好客。此外方言也是维系游子与故乡的纽带,是地方文化的坐标、共同记忆的符号。

“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已经不可避免的式微,逐渐开始淡出市民的记忆,因此我就想通过水墨画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大家记住方言。”曹曰平说,在广泛的查阅资料和到社区走访,结合他的创意,他逐渐积累了一批具有画面感的方言,并用了半年的时间进行创作。

“此次展览的88幅作品是在之前创作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曹曰平说,内容涵盖了青岛人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使用的老物件、喜欢吃的海鲜和老青岛特有方言四个方面。“用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身边物、身边话会让市民更亲近,脑海中的画面感也更强。”

此次展览也吸引了众多来青岛旅游游客的注意。“虽然同处山东,青岛方言和济南方言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济南来青的王女士说,方言是一座城市的百科全书,是了解一座城市历史、生活很好的途径,比如“米达尺”“古力盖”都是国外文化融入了本土文化产生的独特印记,通过这次展览她也更深入的了解了青岛这座城市。

“方言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有点湖泊和岛屿感的方言。青岛方言恰是五方杂处而被创造出来的独特方言,因此显得弥足珍贵。”策展人、著名书画家宋文京说,曹曰平能够保持对青岛方言敏锐的觉察力,源自于他对青岛家乡以及方言的热爱,同时又以形象的绘画语言一一图之,这让青岛话有了立体感和场景感,让人置身语言的沉浸式体验中,从而还原了许多历史和成长。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根与魂,是活着的传统,积淀着一个地域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信仰。”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温奉桥说,透过方言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地域的民风民俗、日常百态、文化信仰和价值理念等。画家独辟蹊径,以写意笔墨,为青岛方言赋形,尺幅纳万象,寸毫现百态,风格夸张,智趣幽默,雅俗共赏。画家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丰富了地域文化的艺术形态和内涵,为建设“艺术城市”,构建青岛文化新形象,做出了积极探索和独特贡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鲍福玉)

责任编辑:鲍福玉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