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农商银行:绿色金融谱写乡村产业振兴新篇章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7-15 16:33:56
“泗张的葡萄远近闻名,葡萄产业成了老百姓致富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农商银行的帮忙。”泗水县泗张镇焦坡村村民正围着葡萄树检查长势情况。
近几年,泗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制约着果农的种植规模。泗水农商银行以党建共建为引领,向镇党委沟通汇报,与村委共同谋划,强化理念引领、技术支持、资金注入等,组织移动厅堂服务队进村开展“整村授信”宣传,累计为该镇发放贷款2.5亿元,惠及农民合作社112个,家庭农17个,种养殖大户172户,推动葡萄、板栗、桃等涉农经济作物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形成千亩桃园、千亩核桃、千亩大樱桃、千亩葡萄、万亩板栗、金银花基地,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画卷徐徐打开。
近年来,泗水农商银行立足县域经济实际,以绿色金融为抓手,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机制建设,在信贷和产品服务方面向绿色产业倾斜,走出了一条农商行全面转型发展与服务“三农”共频共振、互促共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6月末,实体贷款余额57.68亿元,较年初增加4.76亿元,增幅9%。
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理念、产品、服务、渠道“四维创新”,为辖区绿色经济高效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撑。制定绿色发展计划,灵活调整贷款额度,合理确定绿色贷款利率,发挥“鲁担惠农贷”“财信担保贷”“信e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作用,通过降低绿色贷款综合成本,加大对从事乡村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田园采摘、农耕体验、民俗民宿、农家美食等行业客户金融扶持力度。全面坚持低碳展业模式,全体客户经理每周不低于3天下沉到农村工厂一线,全面使用移动PAD设备,开展信息采集和贷款审查审批,提升业务办理自动化程度。
围绕做精做优,助力传统绿色经济升级。紧紧围绕当地产业战略布局,以“乡村振兴”和“无感授信”为抓手,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在农副产品种养殖、物资购买、深加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撑,累计发放农副特产品种养殖、深加工贷款21亿元,支持泗水地瓜、花生、绿豆、核桃等农产品发展成为地标性产品。以“泗水花生”为例,泗水县沙质土壤适宜花生种植,常年栽培面积在20万亩以上,“泗水花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围绕花生种植及深加工,该行在花生种植集中村镇开展“整村授信”,以小额信用为主支持农户种植和家庭农场规模化种植,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花生种种植类贷款2000余万元。围绕县内30余家花生及制品加工企业,开展“清单营销”,召开行业客户政银企座谈会,探讨行业客户金融难点、痛点,研究行业发展前景,形成花生制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行业企业抱团发展,年生产加工花生及其制品2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吸纳超过5万户农民就近创业就业。
聚焦新兴业态发展,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发挥挂职干部作用,主动对接镇街重点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摸清辖区人文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支持文旅项目开发。辖内圣水峪镇依山傍水,草莓、火龙果大棚种植规模较大,形成了农业生态观光园,旅游采摘和大棚种植迅速发展,周边被搁置的粮仓和48间民房被充分利用,一体谋划发展成为集研学、文创、艺术等各类文旅项目为一体的“艺术粮仓”,并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区。但是,无论是草莓采摘,还是“艺术粮仓”开发,前期投资较大,需要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泗水农商银行连续10余年累计为其提供信贷资金1900万元,有效解决了涉及合作社、农户以及合伙人项目的融资需求,带动就业岗位70余个,帮助百姓在青山绿水中寻找金山银山,有效撬动乡村振兴“加速度”。
(通讯员 任彦峰)
责任编辑: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