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电梯加装“黑科技” 居民安全“硬核”升级
地方法治 | 2024-07-17 14:53:51
来源:山东法制报
电动车“飞线充电”“进楼入户”等违法违规行为是住宅小区安全管理的顽瘴痼疾,存在着极大地消防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在威海市,因旧村改造,崮山镇张家滩、卫家滩、刘家滩拆迁、入楼,合并为一个拥有2000多户居民的三滩社区。崮山镇三滩社区不仅为人口大户,还是电动车“大户”,300多辆电动车无处安放。
“我们镇的住宅小区绝大部分都是回迁户,电动车保有量高,部分居民安全意识良莠不齐、侥幸心理依旧存在,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阻塞出口’等情况普遍,一旦发生意外,极易损坏居民私人财产安全,酿成惨剧。”提起镇上的电动车充电问题,崮山镇三滩社区党支部书记侯红胜忧心忡忡。
“胡主任,崮山镇电动车违规充电的隐患太多了,你看,我们只排查了一个小区,到处都是飞线充电、楼道充电,一辆电动车着火,火焰和浓烟极易封住安全出口,危害的可是整栋楼啊!”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张航、胡亚琪在和镇政府联合检查时,发现不少居民保留了原有的习惯,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通宵充电,有的甚至将电动车停放在小区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进行充电。
“外面充电桩比家里的电贵,不舍得钱。”“车淋了雨会坏的,我只是放在楼道里,又没搬上楼。”各式各样的理由朝着消防监督员们袭来。“一旦发生火情,火焰和浓烟极易封住安全出口,造成人员伤亡。”张航、胡亚琪很着急,她们深深明白,治理电动车上楼问题,光“阻”不行,还得解决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问题,而将电动车“搬”下楼才是首要大事。
随即,消防大队立即组织派出所、安监办、社区、物业等部门召开电动车专项治理研讨会议。“咱们必须想个法子,为群众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消防监督员与崮山村镇消防安全负责人员深入研究讨论,结对子、出点子。会议确定了“点对点”盯梢措施,对违规群众实行定人盯梢,并印制了电动车宣传海报,对全镇住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电梯处进行张贴,挨家挨户宣传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充电的危害,但这样做总归不是长远之计。
“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数不胜数。”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也被打乱、苦不堪言,这让监督员们犯了难,大家深知,落实“技防”才是关键。
“有招了,有招了!”张航“冲”到镇上领导的办公室里,“我们可以在电梯里安装电动车监控预警装置。”她介绍,当系统识别、感应到有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就会立即发出“电动自行车禁止入内”的警告,电梯门也无法关闭,只有将电动车移出电梯门外,电梯才能关门运行。同时,一旦检测到有恶意遮挡摄像头的行为,也会触发监控预警系统。而且该装置设定为仅识别电动自行车,不妨碍幼儿推车、轮椅等便民工具使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火眼金睛”,在为居民行便利的同时保护其生命财产安全。三滩社区征得镇政府的同意和资金支持,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制定了《治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乱象,安装系列智能监控预警装置的初步解决方案》。最终,以三滩社区为试点,在所有电梯上安装电动车监控预警装置61部。
“有了这个系统,解决了物业安保人员想管不敢管、要管碍于情面,真管又怕得罪人的尴尬局面,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电动车‘进楼入户’的问题,从根源上杜绝了因电动车停放充电而引发的火灾事故。”侯红胜高兴地说。
同时,镇政府投资41万元在三滩社区建设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设置3组接入社区监控系统的智能充电装置,做到不依赖网络亦可离线识别,无监控“掉线”风险,最大限度解决社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难、易丢失等杂症难题。三滩社区300多辆电动车安安稳稳的“住”在了停车棚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观察,电动车上楼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居民群众普遍对此举措大加认可。
今年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全面铺开,自此电动车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达到新高潮。考虑到之前崮山镇三滩社区电动车智能监控预警装置试点成功,加之还有不少社区扔存在电动车“进楼入户”、“飞线”通宵充电的情况,张航、胡亚琪再次来到了崮山镇,与崮山镇商议推进其他社区电动车监控预警装置配备事宜。
“有些居民直接将车推进电梯上楼充电,我看过很多新闻报道过这样做非常危险,自从有了电动车监控预警装置,地面上安装了充电棚,既方便又安心!”在检查过程中,消防监督员们偶遇到家住三滩社区的刘女士,刘女士如是说,并表示周围邻居对此也颇为满意。
近期,崮山镇人民政府秉承“科技兴安、根除隐患”的精神态度,再次投入资金40万元,对五渚河社区内43部电梯安装了电动自行车监控预警装置,并建设总面积800平方米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设置3组智能充电装置。“安全之事无小事,须臾之间不懈怠。相信通过精细治理、疏堵结合、严格管理、配套完善,定能更好的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同时,也只有做好因地制宜,用创新方式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方能真正治理好电动自行车,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保护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侯红胜说道。(通讯员 汤琨 刘心玥)
责任编辑:李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