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薅羊毛”泛滥 根在电商平台“慷他人之慨”
观澜亭 | 2024-07-18 19:40:35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武宗义
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仅退款”造成的消费纠纷日渐增多,并催生了一个令商家“闻风丧胆”的特殊消费群体——“羊毛党”。
图片来自网络
所谓“仅退款”是2021年由电商平台拼多多率先推出的售后机制,即当消费者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货不对板时,可以申请仅退款,而无需退回商品。
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仅退款”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消费者受到不法商家的侵害,减少购物风险,简化售后流程,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但所谓“种下龙种,收获跳蚤”,就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纷纷附和“仅退款”时,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现象开始暴露出来,那就是“仅退款”成了一些不法消费者滥用的工具,导致“羊毛党”现象泛滥,商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采访中,有商家焦灼而无奈地指出,电商平台的这种做法,究其原因是打着保护消费者的旗号“慷他人之慨”,因为他们把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几乎都转嫁到了商家身上,而自己坐收人气和现金流。
“羊毛党”泛滥
前文有言,“仅退款”的初衷是简化售后流程,减少消费者退货的麻烦,进而优胜劣汰,清除不合格商家。但现实是,一些消费者利用这一政策漏洞,在不退还商品的情况下申请退款,轻松实现了“零元购”。而面对这些“薅羊毛”行径,商家想要维权却困难重重。比如,一些电商平台片面要求商家提供一手证据来申诉,而由于时间和成本等方面的制约,这些“直接证据”的取得往往非常不易,导致维权成本过高。还有,平台上不少商家是小本生意,很难抽出足够的人手和财力进行周旋。再者,即便商家成功举证,繁琐且耗时的申诉过程也让很多商家望而却步,最终只得无奈放弃维权。如此一来,恶意退款者更加有恃无恐,进而带动了更多的观望者加入“薅羊毛”之列。
而这种“不道德的交易”一旦继续泛滥,不仅会给商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关店现象,而且会对法律和商业诚信构成严重挑战,进而破坏整个电商业的诚信和安全,可谓百害无一利。
平台不能置身事外
长期以来,在消费领域有“顾客是上帝”之说。从基本的生活常识和商业逻辑而言,消费者肯掏腰包,商家的确有必要尊重,乃至迎合。但这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绝非你颐指气使甚至无法无天,而我只能唯唯诺诺,逆来顺受。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电商平台在对“羊毛党”没有多少约束的前提下,即草率推出这种明显的“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是牺牲商家的利益来换取自家的人气和现金流,是变相的“店大欺客”。
商家缴纳“租金”入驻电商平台后,两者事实上形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服务合同。由此,商家需在国家法律法规和电商平台的相关规定内合法合规经营,而电商平台则有责任和义务为商家营造安全有序的营商环境。
而“仅退款”举措打着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旗号,过分偏袒某一方,出现买卖纠纷后,平台不问“青红皂白”先让商家“割肉”,这完全违背了买卖双方责权平等的原则。
众所周知,以现有的技术手段,电商平台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监控和识别异常的退款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打击防范。而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又一个不甘心的商家,不得不停掉生意或千里奔赴与“羊毛党”死磕,或在网上发帖大倒苦水,而电商平台还缺少实质性的“纠偏”举动。
平台应尽快“亡羊补牢”
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面对平台“仅退款”引发的越来越多的消费纠纷,无论是从法理还是情理而言,电商平台都不能置身事外,继续作壁上观,而应切实负起管理责任。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申诉机制。电商平台应尽快明确并公开“仅退款”办法和流程,让买卖双方都能清楚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允许商家在面对“仅退款”时,有充足时间提供证据进行申诉,并由平台乃至第三方进行公正的裁定。这不仅可以保护商家的权益,也能对恶意退款者形成威慑。
其次,设置必要的退款门槛。对于高价值商品或特定类别的商品,电商平台应设置更严格的退款条件,比如,要求消费者提供充分而必要的证明材料。同时,对某一区域或者某些消费者频繁申请退款的账户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商家保护自己的权益。对于涉嫌犯罪的,则应通过法律手段予以严惩,绝不能姑息养奸。
最后,支持买卖双方依法维权。在争议较大的退款案例中,应及时引导商家和消费者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这可以增加处理纠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并减少商家和消费者的对立情绪,还可以对不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武宗义)
责任编辑: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