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小时征服“老外”,中国口碑火爆全球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07-20 22:42:16原创
“哈喽”“思密达”“萨瓦迪卡”……越来越多的中国市民发现,似乎一夜之间,身边“长满”了外国人。
从去年11月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今,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适用范围已扩大至54个国家。半年来,中国的免签“朋友圈”还在持续不断扩容中。
体验中国文化,打卡风景名胜,品尝中华美食……各种“China Travel”视频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爆火。在面对“City不City”的提问时,被中国多维度征服的“小老外”们大呼:好“City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图源网络
一夜之间,身边“长满”外国人
“张家界真的长满了外国人”。6月初,去张家界旅游的默默在社交平台如此分享。
多条关于张家界“世界第一梯”的百龙电梯视频在社交平台受到高赞:电梯内挤满了外国游客,随着电梯的上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现在电梯的透明门外,随之而来的是“哇”声一片。
不过这个“长满”外国人的现象可不只出现在张家界。
前段时间,“俄罗斯人挤爆三亚”的话题登上热搜,有数据显示,在三亚的外国游客,3个外国人里就有1个是俄罗斯人。三亚当地的不少店铺甚至打上了俄文,这座热门旅游城市也被网友调侃为“海南省俄罗斯市”。
有网友说,在上海的豫园,中国人置身其中,感觉自己才是外国人。
不仅中国人有这样的感觉,6月中旬,一直居住在北京的“巴铁”阿瑟夫到三里屯逛街时,惊讶地发现到处都是“老外”,他甚至发出疑问,“怎么感觉我不在中国了?”
此外杭州、南京等地的网友也纷纷感叹:仿佛到处都在开联合国大会……
除了比较热门的旅游城市,一位台州网友也在社交平台分享,“连我们这个小地方都有很多外国人了。”
一夜之间,中国似乎到处“长满了”外国人。这背后的原因之一,自然是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入境游利好政策,其中就包括最热门的“144小时过境免签”。
所谓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指的是外国人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定妥座位的联程客票搭乘国际航行的航空器、船舶、列车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或地区,在中国境内停留不超过144小时且不离开口岸的,可免办签证。
实际上,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可追溯到2013年。当年上海、杭州、南京陆续获批实施72小时免签政策,后于2016年进一步延长至144小时。之后中国的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目前我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对外开放口岸,对54个国家人员实施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
“China Travel”成最火爆的流量密码
144小时,6天,这个时间足够一个人在一个城市及周边进行一次深度游,沉浸式体验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在7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8%,同比增长190.1%。国家移民管理局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将持续升温。
有网友调侃,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一个无解的“阳谋”。因为这项政策吸引了无数外国博主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他们的镜头下,传递出的似乎是跟外媒展现的不太一样的中国画面,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
有媒体追踪了21位粉丝数超过1万的Youtube博主,截至7月4日,他们在近4个月总计发表了168个以China Travel为主题的长视频内容,其中有10位博主的粉丝数超过10万,有7位博主发表了超10个视频。
在海外版“抖音”TikTok中,“China Travel”标签的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超过7亿。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带着“China Travel”标签的帖子,也早已超过88万条。在国内某短视频平台,“China Travel”相关话题视频的播放量也达到了3.3亿次。
“China Travel ”无疑成了最火爆的“流量密码”。
一位广东网友说,最近沉迷各种外国博主来华旅游的视频,不知道看了多少个以上海和重庆为新手村的旅游视频,“感觉已经去这两个城市旅游过很多遍的样子了。”
被中国网友亲切称作“蜜雪夫妇”的英国博主塔兹和莉比,自去年年底开始到中国旅游至今,已经在社交平台发布了相关视频数十个。
这对夫妻从2021年辞掉工作后,便全身心投入旅游中,他们已经游历了超过15个国家。
去年年底,他们通过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此后他们又先后来过中国两次,分别打卡了北京、成都、乌鲁木齐、西安、重庆、张家界、广州和深圳等多个城市。
尤其是今年4月他们第三次来到中国,这次他们特地正式办理了旅游签证,用了两月的时间,游历了中国的多个城市。
当然,第四次中国行已经在他们的计划中。
他们说,“中国简直太棒了,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度过了如此美妙的时光,我们遇到很多美丽可爱的当地人,体验了当地文化,看到了这个国家的真实面貌。”
说起在中国最难忘的经历,塔兹想到的是张家界,他认为张家界的美丽和带来的震撼无法用语言描述。莉比最喜欢的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他们甚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观看大熊猫。
中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虽然他们来过三次,去过了很多地方,但仍有很多城市没有去过。在第四次中国行中,他们想学习中文,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一切着迷,尤其是中国的美食。
风景、美食、文化……中国从各个维度征服了这些异国面孔。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自愿成为中国的“自来水”,在社交平台分享和推荐自己在中国的收获。
蜜雪夫妇 视频截图
中国如何用144小时拿捏“小老外”
不得不说,144小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顶级“名片”。为了打造好这张名片,中国各方都在努力。
今年4月,人民银行、文旅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重点文旅场所实现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同时保障能够用现金支付兜底。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5月,主要银行卡组织线下外卡POS机交易165.7万笔、金额29.7亿元,较2月基本实现翻番。
除了相关利好政策的新鲜火速出炉,相关商业平台也在加紧布局。
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孙为立介绍,针对境外游客购买门票的需求,携程国际版Trip.com联合国内600多个热门景区上线了在线预约功能,可覆盖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支持24种语言和29种货币。此外,携程还推出国际版售取票机,可以多语言版本、多支付方式、多实名制证件信息录入,最大程度满足国际游客线下门票订票需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单方面免签对促进人员往来非常重要,对促进外资来讲,作用会更加明显。进一步来说,还将为货物和服务贸易、运输、资金、数据和信息往来等活动带来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自由便利。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表示,免签政策使欧洲中小企业前往中国参加商务、展览等活动更加便利。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当下,中国持续优化签证政策,无疑为提振世界经济、推进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大信心和动能。
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感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它不仅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更深一步讲,这项政策的意义更在于,利用这种开放的姿态,打破一些国外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让外国游客直接走进中国,认识中国,感受中国。
在刚过去不久的7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有记者提问如何评论一些外国博主发明的网络热词“ city不city啊”“好city啊”。毛宁是这么回答的:中国就在这里,欢迎大家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陈晨 岳致呈)
责任编辑:陈晨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