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破局”之势谋发展之“进”——山钢股份逆势中蓄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产业新风 | 2024-07-25 15:19:58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减量竞争的时代已然到来。变局之中,打造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更显重要。“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新动能。”山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山钢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解旗如是说。图为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3800立方米高炉 李建辉摄
“如果不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继续拿着旧地图、守着旧思想,很难在这轮‘寒冬’中真正活着、活下来。”迎难而上,变革求生,破局开路。山钢股份将挑战当作蓄力待发的战略机遇期,围绕产品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新动能,不断激发新潜能,稳步走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大道上,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升级换代—— 拓宽高端之路
今年4月份,在新疆戈壁滩上,历经多次升级的山钢股份拳头产品“500兆帕级风电用钢”成功支撑起全球首台500兆帕高强风电钢架,刷新了全球塔架用钢板强度等级新纪录。
“从355兆帕到420兆帕,再到500兆帕,山钢股份风电钢板持续升级换代,成为风电用钢技术标准的全球领跑者。”山钢研究院/技术中心板带研究所所长麻衡自豪介绍。
瞄准高端、进军高端。近年来,山钢股份紧跟国家战略步伐,致力于产品升级和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多项产品实现国际、国内首发——
国家发展海洋战略和开发海洋资源,离不开船用高端钢材。山钢股份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H550、EH690超高强海工钢板,让我国的风电安装船用上了国产高品质钢铁材料。
制造LNG(液化天然气)储罐,需要能承受-162摄氏度低温的9Ni钢。该钢种是业界公认的高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高利润空间产品。2023年以来,山钢9Ni钢成功助力国内外多项重点工程建设,累计供应量17000余吨。
在逐梦基建强国的征程中,用于机械装备等“大国重器”的异型钢产品必不可少。山钢股份系列开发高精度复杂端面异型钢产品,强度级别覆盖 355-500MPa,填补多项国内外行业空白。
品种更多、市场更广、性能更强……围绕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山钢股份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配备先进的装备,升级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多样化实现不断提升。
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山钢油气工程用热轧型钢、大型机械装备用高强度中厚钢板连续两届获得“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钢热轧宽厚钢板等 7 类产品荣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产品应用“多点开花”。目前,山钢股份产品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北极亚马尔项目、中广核岱山海上风电、国内最大的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等重要工程,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实施。
目前,山钢股份正聚焦“一绿一黄一蓝”产品战略,针对绿色能源、黄河钢、海洋工程用钢,与用户共同组建技术创新协同中心,协同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技术合作,持续推进山钢产品结构升级换代。
生态打底——成就绿色典范
策划实施创 A 项目 22 个,总投资 4.2 亿元;竣工投运高炉热风炉脱硫脱硝、老区料场封闭等 22个项目,清洁运输比例达到 80% 以上……2023年,继日照公司后,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全域创A成功。
环境绩效评级 A 级水平是行业内环境治理最好水平。2023 年,山钢股份在全省率先实现钢铁产业环境绩效全面达 A,并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等荣誉,成为全省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牢固树立“低碳清洁、绿色山钢”环保理念,山钢股份坚决把生态环保视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加大环保投入、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通过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全流程、全覆盖、全方位实施全域超低排放改造。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工艺装备大型化智能化水平高,工艺流程布局合理,能源利用率高。即使如此,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依然坚持“降碳”不松懈,争当“碳”路先锋。投产以来,随着工艺节能、技术节能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实施,吨钢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远低于行业正常排放强度。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焦化厂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完成新标准下焦化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
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智能料场,各类智能设备正24小时不间断运行。作为山东省内最大的骨架膜原料大棚和智能料场,莱芜分公司28 万平方米的全封闭原料场不仅实现了智能化配料,并配置鹰眼系统管控、天雾和超细雾泡抑尘,每年减少粉尘排放 4760 吨。
生产变清洁,能耗在降低,企业环境绩效实现大提升。据统计,2023年,山钢股份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环保设施同步运行率“三个100%”,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保持行业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下降至 502.94 千克标准煤 / 吨钢,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做好环境治理文章的同时,山钢股份积极破解另一课题:打破资源利用瓶颈,提升资源低碳绿色利用水平。
以“无废工厂”建设为目标,山钢股份充分挖掘固体废弃物消化处理功能。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打通工艺装备和炼钢操作等各环节,实现回转窑精粉压块和返炼钢利用,2023 年共消化利用压块 6500 吨,利用精粉 4550 吨。
煤气变蒸汽,蒸汽变电力。山钢股份极致发挥高效机组效能,全力提升余热余能自发电,2023 年自发电量达到 31.62 亿 kWh,同比增加 10.75%。其中,日照基地 9 月余热余能发电量达 1.1 亿 kWh;莱芜分公司吨铁发电量比 2022 年提高 43kWh,发电水平位列全国同类型企业第一梯队。
除了发电,山钢股份还不断挑战极限水耗,按照“新水源头消减、过程串级利用、废水处理回用”的技术路线,确保废水“零排放”。凭借“节水、治水、护水”的有效举措,日照公司获得“国家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等称号,吨钢耗新水保持全国钢铁行业水效领跑者地位。莱芜分公司建立取水模型,改善用水结构,使用城市中水量达 1 万吨 / 天,工业循环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8%。
心怀大局,知责有为。以能耗、能效“双控”为抓手,山钢股份全力追求能源消耗“瘦身”、能效利用“加力”,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持续探索。
数智赋能——锻造发展新优势
步入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炼钢厂新动区炼钢作业区,只见火红的铁水正欢腾地奔入转炉,废钢、氧气、原料等依次加入,机器人自动测温取样……仅仅30分钟,一炉钢水冶炼完毕。其后,连铸机自动开浇,喷号机器人自动喷号。没有了工人们的热火朝天和酣畅淋漓,炼钢生产在“寂寞”中一气呵成。
“不再靠人工、凭经验,全流程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质量效率双提升。”由炙热难耐的炉前转到电脑屏幕前,端坐在智慧炼钢集控中心,衣着整洁的炼钢职工们分外精神。
“集控中心融合了生产操控、设备监测、指挥决策等多种功能,可大幅提升劳产率和作业协同效率,实现‘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制造精细化’。”山钢股份运营改善部业务主任纪瑞东介绍,目前,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已建和在建厂级集控中心10个,覆盖了炼铁、炼钢等多个工序。
为进一步实现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智慧管控中心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该智控中心聚焦公司核心业务流程,对公司采购、生产、销售、设备、能源等工作进行跨部门协作指挥,并通过工艺数据采集等手段,支撑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运营,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数字化、智能化,近年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充分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山钢股份加速智慧制造转型升级。一键炼钢、远程运维、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与工业“相拥”,提高了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目前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在用机器人60余套,分布在生产、巡检、检化验等领域。其中检化验中心实验室配置了11套机器人,实现矿类、熔剂类、煤焦等原料和冶炼过程的全流程传递、制样和分析功能,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了质检准确性。在日照基地,取样、搬运、贴标签……“3D”岗位智能机器人,成为高效生产的“得力助手”。
打造智慧工厂,迈向“智造”时代。向“智”而行的山钢股份逐渐品尝到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好处。2023年,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5G料场项目全部建成投运,蓝天下熠熠生辉的5个封闭膜结构料场大棚,构成了国内最大的覆盖膜结构建筑群。数字化料场、堆取料无人化、智能混匀,一键翻车、一键远程操作、一键配料……依托5G+智能化技术,封闭式“无人”料场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沟通与共享,设备状态得到实时检测,生产更加安全、清洁和高效。日照公司“5G+无人行车”的投用,则使物料信息从入库到出库得到精准传递,管理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统计,近两年来,山钢股份莱芜、日照两公司累计实施智慧制造项目40余项,智慧制造指数年提升率不低于10%。一系列的智慧制造转型,带来的是生产管理的改善,更是成本、效率、质量等企业全方位的改进和提升。
“形势严峻,自当变革求生;前路多艰,更需行稳致远。”山钢股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莱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吕铭说, “下一步,山钢股份将通过技术创新拓展钢铁材料新的应用领域,推动新品开发和工艺技术迭代,稳固现有市场空间,拓展市场新空间,同时解决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推动低碳绿色化、智慧数字化,使传统钢企焕发新的生命力……”
逆势而上的山钢股份正以前所未有的定力和耐力,向着高质高效高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前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钢铁脊梁”。(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刘芳 马晶晶)
责任编辑:张骏峰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