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产业活力新台头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7-30 19:24:09原创
7月10日至7月14日,潍坊科技学院小百合社会工作服务团队来到中国建筑防水特色产业镇寿光市台头镇开展调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
采访面对面:展望台头经济新发展
在中国建筑防水特色产业镇寿光市台头镇,服务团队成员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建筑防水材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展开交流。据台头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台头镇将按照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推进以三号路、丰台路为中心的两大工业聚集区建设,同时对全镇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清单,实施分类整治。对环保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环保效益”带动“经济效益”,保障连续稳定正常生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政府工作人员陪同下,团队前往台头镇建筑防水材料有关企业走访调研。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企业在质量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环保与节能改造、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开拓市场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环保设备升级改造、提高自动化程度方面,力争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同频共振。
激活治理新驱动 ,焕发村庄新活力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7月11日,服务团队来到寿光市台头镇北孙村,学习如何依靠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据北孙村村委工作人员介绍,北孙村“两委”依据党建聚民心、网格兜民情、孝德育民风、服务惠民生的“四民工作法”,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调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同时打造乡村治理教学示范点,推动实现全镇各村乡村治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北孙村村委深度挖掘村庄文化,领办了集香包制作、展览、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品合作社,通过对传统香包配方、款式、工艺等进行大胆创新,靠“线上+线下”的方式对香包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打造具有本地文旅特色的香包产业。与此同时,北孙村村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利用资源,破除产业壁垒,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有机统一的集群整体的合力作用,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增加了农民收入。
强“红”带富,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
红色是革命的脉搏,红色是村庄的底色,红色是振兴的力量。7月12日,服务团队来到寿光市台头镇张家庄村,学习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在张家庄村村委工作人员介绍下,调研团成员详细了解了党支部的创建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伟大精神。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发展的决心。
同时调研团队成员结合当地红色资源,提出了多项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例如开发红色旅游路线、制作红色文化纪念品等。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提升当地的旅游收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进村入户、百姓亲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焕发强大生命力
让信仰的旗帜在基层飘扬,让新时代的明灯在人民的心中闪亮,让文明的风尚传遍齐鲁大地。7月14日,服务团队来到寿光市台头镇南兵村,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调研发现,南兵村一直以来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持续推动“孝德入村,百姓亲睦”理念入村入户,南兵村将村内好人好事记录在册,做好线上线下广泛宣传;设置“孝老服务爱心墙”,褒扬村民孝亲行为,年底对村民家庭美德进行评议,公开选举好家庭、好党员等,引导村民将爱心、善心、孝心落实为自身日常行动,形成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
除此,南兵村在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改造过程中成果显著。南兵村结合区位特点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将所有生活污水用管网收集,汇集到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直接达标排放。处理后的水质标准较高,可集中利用,可作为农业灌溉或水文景观用水,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村容村貌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
据村委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南兵村因地制宜,结合区域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电商+产业”销售模式,打造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线上介绍优质农产品,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依托恒鑫畜禽智能养殖项目、高标准大棚农业园区项目、道路光伏项目等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南兵村以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为切入口,深入构建“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自发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开展免费理发、上门送餐、义务劳动等服务项目,在润物无声中将孝德文化融入每家每户;主动参与村内的爱心饺子宴、环境治理、新年晚会等文明实践活动;村民根据需要通过微信群发布信息,志愿者队伍主动认领需求,互帮互助,共同受益,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家家共享文明风”的浓厚氛围,共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见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研团队成员们充分认识到,须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用实际行动为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责任编辑:曹荣梅 许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