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黄河滩里包子香

徐永国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2024-07-31 08:44:34原创

天刚麻麻亮,王红玲就又和肉馅“较上了劲”。

7月24日5时,黄河滩里的一座小院亮起了灯,在草木茂盛的黄河滩地里,就像乡村升起的袅袅炊烟。

王红玲是胜利油田机关管理服务中心胜和服务部孤岛河滩餐厅负责人,她和平均50岁的霍风丽、孟繁菊、郭玉霞,肩负着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十区河滩项目部30多名职工的饭菜制作任务。

早餐人员以值班员工为主,尽管只有五六个人,餐食依然丰盛,炸油饼、鸡蛋饼、扬州炒饭、“秘制”蘑菇肉酱拌面,像变魔术般陆续摆上取餐台。

员工走进餐厅都像是走进自家餐厅,他们热络地和工作人员打招呼,彼时的王红玲继续在厨房忙着调制包子馅料,葱、姜、花椒水、蛋清、生抽……各种调料依次加入肉馅中,顺时针不停搅拌。“男同志能吃七个,女同志能吃四个。”说到这,王红玲笑眼弯弯,藏不住的成就感。

调馅、和面、醒面、包包子……王红玲和她的三位“姐妹”分工协作,不一会儿,一个个雪白的大包子就被整齐地码放在蒸盘之上。

“包子为什么这么受职工欢迎”?王红玲一时想不到“标准答案”。“每顿饭都感觉是在给家人做饭,用心了,味道就不一样吧。”王红玲说。午餐时间,120个包子成为最受欢迎的主食,转瞬就消灭了100多个。

“给家人做饭”,这是王红玲她们餐厅秉持的理念。除包子之外,葱油饼、豆香花卷等五花八门的主食和酱大骨、辣炒小鸡腿、油焖大虾等家常菜,都是河滩项目部员工常常在朋友圈炫出圈的内容。“每天中午的饭菜已经成了我们的一个期盼。”在河滩项目部副站长杜鹏看来,这份幸福“食”光,已经成为他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早晨,王红玲会参加河滩项目部的点名会,了解当天有哪些生产任务,从而掌握就餐时间和人员数量。一次,在点名会结束时,她偶然听到一名员工牙疼得厉害,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食谱里多了一盆疙瘩汤。她们的用心,员工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餐厅位于黄河北岸,距离黄河主河道2公里,河滩餐厅也成为黄河汛期抗洪抢险人员的临时就餐点。2021年10月的那场秋汛洪峰,王红玲记忆犹新。那时餐厅只有她和霍风丽两人,在情况最紧急的那几天,每天要准备五六顿饭菜。如今,她们制定了“抗洪防汛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根据就餐人数及时调配人员和物资,不会再“手忙脚乱”。

午饭后的小院又恢复了平静。王红玲和姐妹们开始坐下来吃午饭。从清晨四点半走出家门算起,她们已经连续工作了七个多小时。

(大众新闻记者 徐永国 通讯员 李海鹰 邵明浩 焦子琳 王懿)

责任编辑: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