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助社区治理·银龄在行动|德州石成才:十年磨一“剪”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7-31 15:28:23

石成才,男,1963年7月出生,陵城区神头镇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朔之乡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曾先后获评“山东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首届德州市文化产业领军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

醉心剪纸的“石疯子”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石成才去天津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见一家超市玻璃上贴的精美剪纸,自小喜欢画画的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剪纸能卖钱,能糊口,又和画画沾边,圆了我多年的艺术梦。 ”

为学习剪纸艺术,从未接触过剪纸的石成才到处拜师学艺,苦练剪纸技巧。晚上天一黑,村里人就关灯闭户,早早地休息了,可石成才家100多瓦的大灯泡总要亮到凌晨两三点。一个大男人,不会种地却整天点灯熬油地剪窗花,人们觉得不靠谱,于是石成才有了个外号——“石疯子”。

十年磨一“剪”,万象落“红”笺。石成才参加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展,并崭露头角。从此,他的“剪纸瘾”更大了,事业也开始步入正轨。

剪纸作品成地方文化新名片

对家乡石成才有着深厚的感情,“用剪纸长卷传播地方文化是种不错的方式。”抱着这种信念,他创办了“朔之乡”剪纸品牌,成立了“朔之乡”剪纸研究会,创作了大量具有德州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成为宣传地方文化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他深入挖掘整理东方朔文化,创作出《智圣东方朔》《桃仙子的传说》《东方朔偷桃图》等上千部作品。其中,剪纸长卷《智士行状图》全长8.5米,由26个有关东方朔的故事组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智圣一生。他将家乡美景与东方朔文化融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制作完成《颊水潆波》《疑冢叠翠》《汉儒故里》等陵城八景,每幅作品都细腻柔美,从不同侧面表现出陵城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和时代特色,寓意吉祥,获得第四届长河文艺奖民间艺术类三等奖。

他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创作的36米剪纸长卷《一百单八将》、6米长卷《清明上河图》、18米长卷《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等作品先后获国内大奖,并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收藏。《孔子圣迹图》参加省文博会剪纸巡展;《百鸟朝凤图》《百吉图》等多部作品在国家版权局、省版权局备案;长卷《洛神赋图》作为礼品馈赠外国友人,深受喜爱和好评。

传承非遗技艺,热心公益慈善

他定期开展“剪纸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承公益活动,走进全市中小学进行剪纸作品展示,教授学生基本剪纸技法,引导同学们欣赏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文化传承还要依靠他们。”每次上课之前,他都会精心准备,到禹城市便展示《大禹治水》,去平原就剪制《桃园三结义》。截至目前,共走进30多所中小学,接待师生参观、学习2万余人次。

他义务走进社区开展剪纸公益讲座,连续5年在区颐寿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庆云县常家幸福苑养老服务中心等20余家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开展“送福祝寿”公益慈善活动,剪制了上百套优秀题材剪纸作品现场展示,传播和弘扬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同时与区残联合作,定期为残疾人开展剪纸培训,目前帮助30余人实现了灵活就业。

在石成才心中,已经将传承剪纸文化当做自己的毕生责任。“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做好文化传承。只要能推广剪纸,我都乐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做。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剪纸、参与其中,并且能够剪出越来越好的作品,是我最欣慰的事。”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专业特长,磨砺“匠心”、传承“匠技”,让剪纸艺术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供稿:德州市陵城区委老干部局

【征稿说明】

欢迎来稿,来稿请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强省有我|助社区治理·银龄在行动”专题投稿,邮件内请标注征稿、联系人及电话。

投递邮箱:316462665@qq.com。

咨询电话: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老师15866775971(微信同) 

责任编辑:孟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