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论见黄河口|构建网络文明新生态,携手共创清朗网络空间

论见黄河口 | 2024-08-02 17:44:40原创

商尧   来源:黄三角早报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空间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信息的集散地,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7月29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文明办、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山东网络文明周启动仪式暨2024山东网络文明盛典在德州举行。

这场以“网络同心 文明同行”为主题的盛会,全面展示第三届山东网络文明周以来全省网络文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文明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网络文明,作为社会文明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拓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暴力的出现等。因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维护一个文明、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首先要从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与网络道德意识入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传播者。增强民众的辨识能力,学会理性看待网络上的各类信息,是抵御虚假信息、谣言的第一道防线。学校、家庭及社会各界应携手合作,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在网络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负责任的信息消费者和生产者。

此外,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完善网络监管体系,也是维护网络文明不可或缺的一环。网络文明恶化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一场场“网暴”的背后,不仅仅是个别人“键盘对决”的肆意妄为,更是对法治精神的公然挑衅。因此,只有明确网络行为的底线与红线,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才能确保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让所有人明白匿名和虚拟不是“张口就来”的理由,道德与法治才是“言由心生”的前提。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网络空间的精准治理,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推动网络文化正向发展,也是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应积极倡导和扶持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与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汉字污名化”问题日益凸显,如“卧龙凤雏”成为调侃队友表现不佳的戏谑之语;“伞兵”从保家卫国的光荣军人身份成了某些人谩骂攻击的谐音梗,诸如此类网络用语的滥用与曲解,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亵渎,更是对传统文化和正面价值观的侵蚀。这种不顾其原本的含义和背后代表的群体,肆意歪曲词义用于指桑骂槐或者其他不正当的活动,不但伤害背后的群体,更会弱化网民的道德感,歪曲民众的价值观,久而久之正向词汇越来越少,夸赞之词都容易被曲解为嘲讽,这种种现象都将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网络文化繁荣的同时,我们更需警惕并纠正这种不良趋势,引导网络语言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网络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共同守护这片网络净土,让网络文明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黄三角早报记者 商尧)

责任编辑:马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