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哈尼亚被暗杀,伊朗的“严厉惩罚”能到何种程度?
观澜亭 | 2024-08-02 18:39:36原创
周学泽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近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到以色列袭击身亡,哈尼亚被认为是哈马斯的“一号人物”,他的死亡震动中东乃至整个世界。
环球时报8月1日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经下令直接打击以色列,以报复哈尼亚在德黑兰被暗杀,他说,哈尼亚在伊朗被暗杀,为他复仇是伊朗的“责任”,伊朗将对以色列进行“严厉惩罚”。
哈梅内伊说“严厉惩罚”,但具体什么惩罚还不好说。伊朗高级官员当天晚些时候会见来自黎巴嫩、也门、伊拉克的盟友代表,商讨对以色列实施报复。一名伊朗高级官员表示:“伊朗和抵抗运动成员将在会议上进行彻底的评估,以找到对犹太复国主义政权(以色列)进行报复的最佳、最有效方法。”
以色列和伊朗等国之间的相互报复并不新鲜,但找到“报复的最佳、最有效方法”,是一件需要认识思考的事,这也许是伊朗和黎巴嫩、也门、伊拉克等盟友需要认真研究的原因。
不过,“报复”方式和程度有时倒可以对比研究一下。今年4月1日,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遭导弹袭击震动世界。包括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高级指挥官扎赫迪及其副手拉黑米在内的13人死亡,其中扎赫迪是2020年以来伊朗军方被暗杀的最高级别指挥官之一。伊朗指认犯下“这一罪行”的是以色列,并誓言让对方“受到惩罚”。
13天之后,当地时间14日凌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表声明,宣布向以色列目标发射了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这是伊朗首次从其领土向以色列发动直接打击。舆论称,这是近5年以来伊朗在中东地区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之一。
大使馆是一国领土之延伸,尽管如此,伊朗在这次报复中,表现得相当克制。当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接受上观记者采访时表示,使馆遇袭后,伊朗需要给国内一个交代,维护尊严,因此必须严肃地、像模像样地开展一次军事行动。但与此同时,此次打击也显示出伊朗谨慎克制的一面。
一是从袭击“前奏”看,伊朗是等待了10多天才发动袭击,前期通过阿曼等渠道向美国传话,顾及美国的面子,也通过前期喊话向美国和地区释放了“不想打仗,但必须维护尊严”的明确信号。
从进攻方式看,按理说军事进攻最讲究出其不意,但伊朗无人机群和导弹,基本沿着对方完全能预知的方向和路线进攻,这就给美国、以色列的准备和拦截带来机会,可见伊朗和美以之间是有一定默契的。
从袭击效果看,由于大量无人机和导弹被拦截,目前的死伤情况处于可控范围。而且伊朗表态是“一次性回应”,没有继续缠斗的意思。
伊朗上次“报复”以色列的行动,也给这次为哈尼亚复仇提供了参照。从事件本身来看,哈尼亚本次是以贵客的身份来庆贺伊朗新总统就职,但这样一位贵客却在住处被导弹袭击而亡,伊朗面子上十分难看,也无法和巴勒斯坦方交代,因此恼怒甚至选择报复,都是可以理解的。
哈尼亚被暗杀,也显示出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决绝的对立态度。事件发生后,各方表态也说明了这一点,7月31日,土耳其外长说:以色列暗杀了哈尼亚,也扼杀了和平。一直在斡旋加沙停火的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表示,哈尼亚被杀将危及停火谈判,“当一方暗杀另一方的谈判代表时,调解怎么可能成功?”
但对于哈尼亚被暗杀,伊朗等国能报复到何种程度,却颇费思量。这次以色列导弹直接打到伊朗本土,这和上次大使馆被炸,有一拼;但是导弹打击的对象,是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这和上次直接炸死13个伊朗大使馆人员,还是有一定区别。这次邀请黎巴嫩、也门、伊拉克的盟友代表商议如何报复,依然显示出伊朗的谨慎态度。
一般分析认为,因为面临复杂的局势,伊朗的报复会继续显示理智与节制。因面临经济危机和军力不足,在上次报复过程中,伊朗重申袭击必须“适可而止”,避免大规模战争,这根本上是由国力所决定的。国内政治也不够稳定,5月19日,前伊朗总统莱希及随行官员所乘直升机发生事故,事故原因至今众说纷纭。7月28日佩泽希齐扬出任伊朗新一届总统,但就在就任期间,又突然发生哈尼亚被暗杀事件。而且这次是哈马斯最高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被以色列定点袭击,说明伊朗的安全保障出了大问题,也对地区局势产生巨大影响。以色列位于中东的西部,伊朗位于中东的东部,两国之间距离差不多1800公里,中间隔着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众多国家,哈尼亚被暗杀于德黑兰,说明这么远的距离都完全暴露在以色列的攻击视野,相应地,这是震慑、威胁伊朗领导人,伊朗领导人的安全保障问题也存在短板。
以色列这次暗杀,也是摸准了伊朗软弱的命门。从巴以冲突后的表现来看,伊朗并不想卷入巴以冲突,不希望与以色列发生大规模冲突,而以色列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敢于采取比较出格的行动。
但毫无疑问的是,哈尼亚在德黑兰遭暗杀身亡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将进一步升级,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化。
(大众新闻记者 周学泽)
责任编辑:廖宁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