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智驾“独角兽”扎堆IPO背后:二级市场挤泡沫,投资人盯紧12个月的现金流

风口纵横 | 2024-08-06 14:33:09原创

谢文倩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今年夏天,武汉街头的“萝卜快跑”火热出圈,再次让自动驾驶成为焦点。趁着这股势头,自动驾驶企业风口借力,扎堆奔跑在上市的路上——7月27日,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文远知行正式向美国SEC提交IPO申请;7月31日,智能驾驶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发布公告称,预计于2024年8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除此之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小马智行也被传出今年9月赴美IPO的消息。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亚太区环球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朱泉星也对风口财经提到,“趋势当前,加上香港不停招商引资,最近来找我们查询上市的企业非常多,其中就有好几家自动驾驶企业。” 上市无疑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但另一方面,自动驾驶需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最显著的就是盈利问题,在等待盈利曙光照进现实的这段时间里,资本真的有足够的耐心吗?

10余轮融资后,也该上市了

自动驾驶企业热潮背后,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中对庞大资金需求的迫切渴望。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成熟的关键阶段,前装量产、大规模应用及实际交付正加速推进。然而,光鲜背后,该领域企业普遍面临资金自给能力不足、财务压力沉重的困境。因此,上市成为它们解决资金瓶颈、推动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他表示。

自动驾驶行业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场周期长、投入大的“马拉松”。即将于港股上市的智能驾驶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近三年亏损金额约为同期营业收入的数十倍,2021-2023年,分别亏损23.57亿元、27.54亿元和48.55亿元,3年亏掉近100亿,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亏损6.14亿元、7.00亿元和12.54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黑芝麻智能解释称主要是由销售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以及研发开支导致。这当中,芯片研发占用了大量资金投入,2021-2023年间,黑芝麻智能的研发费用逐年攀升,分别为5.95亿、7.64亿和13.63亿人民币。

2025年,企业预计仍将继续亏损。黑芝麻智能在招股书中提示风险称:“我们自成立以来录得经营亏损,并预期分别于截至2024年及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继续产生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及经营亏损。我们认为,投资我们的股份涉及若干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其中部分非我们所能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亏损的不止黑芝麻智能一家,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在2023年中国高算力智能驾驶SoC出货量(按颗计算)中,黑芝麻智能的市占率为7.2%,位列第三名,前两名分别为英伟达和地平线。

作为第2名的地平线同样也未实现盈利,2021年-2023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20.64亿元、87.2亿元及67.39亿元,3年累计亏损达到175.23亿元,与黑芝麻智能类似,研发开支居高不下也是导致亏损的最主要原因。今年3月26日,地平线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两家企业的步调颇为相似。

由于自身特性,自动驾驶企业一路走来少不了融资加持。成立以来,黑芝麻智能共进行 10 轮投资,累计吸收 6.95 亿美元融资(折合人民币约50.3亿元);地平线自2015年7月成立至今共完成了11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为2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亿元);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研发商佑驾创新9年完成17轮融资......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自动驾驶企业要想继续走下去,仍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

但从融资轮次和融资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天眼查专业版融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无人驾驶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47起。从融资事件轮次来看,A轮融资和天使轮融资占比最高,分别占到了46%和33%。投资方面,根据清科创业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数据,过去三年,中国一级市场投资数量从2020年的1.1万起下降到了2023年的7100起,下降幅度为38%,投资金额同期从1.5万亿元下降到不到5000亿元,下降幅度为68%。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数1496起,同比下降36.7%。

自身难以造血,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活动持续放缓,企业‌生存就成了问题,上市是一条几乎必经的路径。

争完IPO,再争12个月的现金流和盈亏平衡点

“自动驾驶企业持续亏损多年,已有大量企业倒地退出。”郭涛表示,“剩下的企业趁着政策利好频频、市场热度高上市,可以输血续命。”在这种情形下,自动驾驶企业上市如上岸,但上市后真就一劳永逸了吗?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仍有寒气在悄然传递。在大洋彼岸,自动驾驶领域正在经历一波动荡。今年年初,曾经的“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在美IPO不满三年黯然退市;4月,自动驾驶软件初创公司GhostAutonomy关闭全球业务;5月,自动驾驶独角兽Motional宣布停止商业运营,大股东安波福也宣布撤资,原因是Robotaxi迟迟难以商业化落地。

“上市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坦途。当前市场虽对自动驾驶技术持乐观态度,需求日益增长,为企业上市提供了有利环境;但技术瓶颈、法规政策限制、市场接受度及安全问题等挑战依然严峻,这些因素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上市表现与估值。”郭涛表示,“同时,全球经济波动、资本市场不确定性等外部因素亦不容忽视,它们可能对上市进程及后续发展构成潜在风险。”

从上市地选择来看,目前自动驾驶企业们最青睐港股市场,其次是美股市场。港股方面,已闯关成功的自动驾驶上市企业们过得不太平淡,于去年12月上市的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汽车科技,在上市8个月间股价遭遇剧烈波动;7月,被称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速腾聚创遭遇暴跌,单日大跌近70%,目前股价仍处于低位;同样在7月,“无人驾驶出租车”第一股如祺出行上市即破发,上市十余天后股价已经“腰斩”,目前股价已逐渐拉升,但股价至今仍处于破发状态。

对于破发原因,朱泉星表示,“不少国内的AI企业或独角兽,概念不错,在政策推动下,纷纷计划上市。可惜喜欢这类企业的美资投资者,都不太对中概股有兴趣,像如祺出行这类智能驾驶股,缺乏欧美基金关注,也没有欧美大行研究报告覆盖,因此上市后股价一直破发。”

而还没上市的“后浪”们,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前行,又面临着与前辈、同行们的“比拼”。“上市公司多了,投资者就可以把AI股们的业务互相比较。竞争激烈,他们都会注重企业未来12个月的现金流和盈亏平衡点。”朱泉星表示。

风口财经客户端记者 谢文倩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