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五周年|陆海统筹!北方第一港转型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蹚出新发展之路
风口纵横 | 2024-08-09 16:42:34原创
石冰冰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港口一端通向海洋,一端连接内陆,推动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双向奔赴,是做强港口经济的重要路径。
成立五年来,除了在广阔的海洋中找空间、找增长点,山东港口还在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不仅与各地市双向奔赴,推进“三区互融”,还切实发挥着沿黄战略布局的“棋眼”作用,把“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并沿“一带一路”奔赴国际化新空间,开辟航线90余条。
港口,不止于港,以国际物流大通道“硬联通”为重要抓手,以贸易等“软联通”为重要支撑,山东港口打造的“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已跃然而出。而青岛港是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中的“龙头”,当下正实现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的升级,为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贡献力量。
扬起“龙头”
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打开中国地图,九曲黄河,一路奔腾,流经九个省区,覆盖人口4.2亿,GDP28.7万亿元,分别占据全国的29.8%、25.1%。其中,山东地处“一带一路”海陆十字交汇点,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节点,是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担当黄河流域的“龙头”,山东责无旁贷。
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扛牢重大责任使命”,2023年,《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
作为连接陆海运力的重要载体,山东港口志在把“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的“家门口”。设点、连线、成网、布局,近五年来,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在山东省内布局建设聊城临清、菏泽曹县、枣庄等16个内陆港;在山东省外,布局建设河南郑州、陕西西安、山西太原、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等34个内陆港,形成了“立足山东、覆盖沿黄、辐射全国”的内陆港群。
内陆城市的出口货物进入内陆港后,如同到达了港口,在内陆港可以办理报关、检验等手续,随后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海外。
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班列达到百条
数据显示,山东港口80%以上货物吞吐量来自沿黄九省区,河南、陕西等省份65%以上的出口集装箱货物选择从山东港口青岛港装船出海。其中,山东与“最重要的邻居和腹地”河南的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意义,2023年,河南地区80%的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是在山东港口完成的,同时,山东港口在河南地区完成海铁联运操作箱的数量是9.8万标箱,同比增长143.2%。
还有与西部“大后方”的加紧“抱团”,山西60%的外贸铁矿石经由山东港口进口,2023年山东港口向山西地区疏运铁矿石突破4000万吨;陕西半数以上的出口货物均从青岛港出海。
群龙有首,内聚力自然更强,沿黄陆海物流大通道加速扩张,青岛这个开放门户和“桥头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3年底,青岛港在沿黄九省(区)建内陆港34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7条,2023年完成沿黄九省(区)海铁联运204.8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5.65亿吨。
当下,青岛港正崛起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每一个国际航运中心都有强大的腹地作为后盾。为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经济出海口”,青岛正在持续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拓展流域腹地,发挥门户枢纽作用,实现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的升级,在更广阔的空间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三区互融”
加速构建港口生态圈层
事实上,要做大港口经济,不但要有开放的平台、物流通道,更要有产业基础、后方腹地等要素支撑。换句话说,港口的繁荣背后是区域经济的繁荣,山东港口的直接经济腹地要覆盖山东省内。
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内在要求和大势所趋。当前,山东港口正从“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通过积极参与全省港产城融合规划,山东港口在各市成立“三区互融”工作专班,打造深化合作平台,与各市强化在产业园区开发、城市更新、内陆港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山东港口还与十个省内代表处实行“商务+港口”共建合作机制,山东港口贸易集团以境内外一手资源对接地区终端企业,积极融入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网络,共建“港口+贸易+地区平台+产业企业”合作路径,十市代表处自2023年9月成立以来,开展预制菜、粮食、煤炭、钛铁矿等10个货类贸易业务,交易额达41.5亿多元,实现外贸进出口值7.3亿元。
“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城”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以重要工业城市淄博为例,淄博企业中铝山铝公司进口铝矾土从青岛、烟台上岸后,分别发往铁路“南定”站,再通过企业专用线直接到厂,山东港口高效接卸、发运铝矾土,有效满足了企业原料保供需求。
数据显示,五年时间,山东港口在各市累计招商引资137.7亿元、带动就业8100余人;完成投资1878亿元,年均投资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实现纳税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从沿海各市到上下游客户,山东港口与各方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生态圈层越来越大。
抢抓机遇
沿“一带一路”奔赴国际化新空间
港口,不止于港,山东港口的经济腹地向中西部延伸上千公里,受益于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和产业协同,共同书写着未来可期的发展局面。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山东港口的触角也延伸到内陆开放新高地,开辟面向“一带一路”航线90余条,沿“一带一路”奔赴国际化新空间。不仅如此,山东港口还抢抓国际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机遇,依托港口优势,发力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渠道。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也是新型外贸的基础设施,助力中国卖家打通了出海“最后一公里”。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建设的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其中专注于服务跨境电商的海外仓超1800个,面积超2200万平方米。
山东港口墨西哥海外仓
山东港口在阿联酋、吉布提、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7个海外仓,通过打造“海外仓+航运+供应链金融+综合物流服务”的全程供应链商业模式,助力广大中小微外贸企业“借船出海”,探索辐射“一带一路”及全球重要市场的海外仓服务新模式。
此外,围绕“丝路电商”,去年10月山东港口成功落地首单4万套国际跨境电商美妆业务,以“港口+贸易+物流+航运”供应链综合服务,确保货物从境外“备货、集港、转口、运输”至境内“分拨、疏运、仓储、配送”全流程贯通,驱动跨境电商业务商流、信息流、货物流、价值流相互匹配,为客户带来跨境电商贸易新场景、新体验。
山东港口诞生于国家发展、山东发展的大局需要,五年来通过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发挥地域优势,在建设世界级港口群上加速奔跑,成为全国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的“山东样板”。向前看,山东港口再启新程,未来还将创造什么奇迹,值得期待。
(风口财经客户端记者 石冰冰)
责任编辑: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