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粮画走到哪里,都是我的乡愁”
开屏见“好” | 2024-08-12 07:30:00原创
大众新闻客户端 刘宪伟 吕原 张怀博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把黑豆竖着粘起来做眼睛,头发部分先用黑芝麻粘好边线,再匀撒黑芝麻填充……”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穿着校服的学生们正在仔仔细细地将一粒粒粮食粘在画布上。
这是东明县沙窝镇一所中学的课后日常。正在耐心教同学们制作粮画的,正是东明粮画非遗传承人韩国瑞。2024年1月,韩国瑞当选敬业奉献“山东好人”和“菏泽好人”。
菏泽市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史有“三省通衢”之称。东明粮画始于民间“围仓”和“花馍”的习俗,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我小时候和姥姥一起生活,看他们将五谷杂粮做在花馍上,做在盘子上,做在木板上,十分好看,从此,‘粮画’的种子埋在了我的心底。”跟着姥姥姥爷耳濡目染的韩国瑞,从8岁起便开始学习粮画制作。
从粮食的收集、整理、筛选、储藏到画面的构图、拼粘、修补、晾干,直到最后的防腐、防虫保护层的处理,再到装裱,粮画制作全程需经过大大小小27道工序。
其中每一道,又蕴含了多种技法。仅在粮画制作时,就有“粘、贴、拼、接、打、压”等多种常用手法。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工序的繁复与技法的精妙,正是粮画的魅力所在。
高中和大学期间,韩国瑞一直钻研书画艺术与粮画创作的结合。为了寻找最合适的种子材料,韩国瑞的足迹遍布了乡间田野和城市市场。他甚至不惜花费五年时间,自行培育出用于梅花花瓣制作的红玉米,以满足创作需求。
“外出的游子就像风筝一样,不管你飞得再高再远,家乡永远是你牵挂的那一头。”韩楼村的田间地头、河岸沟边,不仅是韩国瑞儿时的乐园,也是他寻找灵感和原料的地方。带着这样的乡愁和对这门古老技艺的热爱,2013年,韩国瑞返乡创业。
他坚信“非遗技艺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于是开发出500多套手工教材,在当地小学推广粮画教育;他希望用非遗造福乡亲,又创办了山东粮画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粮画产销新模式,先后培训了900多名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吸纳了180余名学员从事粮画加工……
韩国瑞的努力,不仅让粮画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让这一艺术形式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他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中国水墨、西洋油画风格的粮画作品,深受市场欢迎。
种子播撒在大地上,繁衍万物生机;种子粘贴在画板上,绘就天下粮仓。“粮画走到哪里,都是我的乡愁,我一定要将粮画发扬光大。”这是韩国瑞对自己的承诺。
(大众新闻记者 刘宪伟 吕原 设计 张怀博)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西瓜大叔”十多年没下过水 危急时刻撂下摊位救人
开屏见“好”|日照77岁收废品老人捡7.7万元 主动报警寻失主
责任编辑: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