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这场文化盛宴,缘何花落沂源?

任灵芝    来源:鲁中晨报

2024-08-10 15:33:52原创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节期间,2024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5个地方同步举办,沂源是其中之一。8月9日,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之旅在沂源开启。当天晚上,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山东示范活动,在淄博市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开幕。七日盛宴,融古开新,同写诗情,共享浪漫。那么,这场全国性的文化盛宴,缘何花落沂源?

千年的浪漫

七夕,与牛郎织女美丽传说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千百年来,她以各种形式“活”在中国人心里,传承在生活中,蕴含在情感中。

沂源县的牛郎织女传说可追溯至唐代。沂源县的织女洞始建于唐,又名织女仙阁,是二层楼阁式建筑。内陈设织女彩色塑像。织女洞一层,有块宋代元丰四年(1081年)的还愿碑。相传宋代当地有位妇女婚后一直无子,于是向织女求子,织女显灵,让她儿孙满堂,于是妇人带着子孙在此建碑还愿。

洞内二层,有一块明万历七年(1579年)所立“织女洞重楼记”碑。碑文曰:“志云唐人过谷,闻个内札札机声,以故织女名。”说是唐代有人经过这里,听到洞内机杼声,以为是织女在织布,于是在此修织女仙洞。

与织女洞隔河相望的,是沂源县牛郎庙,庙前三座石碑,讲述了牛郎庙的来历。相传在明代,当地县令游历到此,起意在与织女洞隔河相望处建一座庙宇,呼应牛郎织女传说。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牛郎庙建成。

隔着沂河,织女洞与牛郎庙遥遥相望。沂河又与天上银河谐音,吻合牛郎织女故事情境,可谓“在天成像,于地成形”。

2007年8月,沂源县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的称号。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此,牛郎织女的传说与沂源的自然实景交相辉映,赋予了沂源无尽的亲和力与温暖。这份爱的传奇,如同涓涓细流,渗透进沂源的每一寸土地,让沂源的故事更生动、声音更响亮、文化底蕴更丰饶。

文旅的新篇

对沂源而言,举办七夕情侣节文化活动早已驾轻就熟,成为了一项将传统文化与创新元素完美结合的盛事。早在2008年,沂源县便已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至今,已连续十六年举办七夕文化盛会。每一届的文化活动都致力于在深厚的文化传承中注入新元素,以创新的姿态推动七夕文化的蓬勃发展,展现出了沂源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见解和深厚底蕴。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奇特景观,成就了独一无二、独具魅力的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之乡”,天地景象对应,古今交相辉映,传承千古的爱情佳话在这里照进了现实。

这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沂源文旅发展源源不断的“活水”。围绕此次七夕主题文化活动,沂源依托特色资源,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多元的融合,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节日的历史底蕴,充分激发时代活力。

今年,沂源县围绕七夕节,组织策划了民俗文化展演、集体婚礼、烟花秀、啤酒嘉年华等一系列活动矩阵。

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满载着淄博韵味和“上风上水上沂源”的真情真意。

古朴又浪漫的中式集体婚礼上,新人孙科和高碧琳感慨万千,都有留学背景的他们,在淄博感受到了满满的仪式和印记一生的浪漫。田淑锐和李亚茹从烟台赶来参加这难得的古风婚礼,奔赴这场千年的浪漫。

四方宾朋,感受到了沂源的诚意。

80岁的耿成清和老伴马上迎来金婚,他们也不辞辛苦一早就赶来,浪漫不分年龄。从县城赶来的吕纪田还专门给妻子买了玫瑰花,这份浪漫是属于全民的。

不止七夕,化为朝夕。

沂源县深知传承与创新并重的重要性,这是实现文化发展与时代融通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沂源县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线路与活动内容,特别是精心打造的牛郎织女景区,已成为七夕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景区内设有织女洞、牛郎庙、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和各种石刻碑林,这些人文景观与周边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感受爱情文化、领略自然之美的绝佳去处。

乡村振兴的活水

如今,牛郎织女的传说已成为沂源一张闪耀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2023年,沂源县更是借势而上,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七夕情侣节及国庆“约惠节”等系列活动,共接待游客高达15万人次,彰显了“牛郎织女传说之乡”文化品牌的强大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

以此为契机,沂源不遗余力推进农文旅融合,为全域旅游开辟新的路径。依托万祥山红色教育基地、朱彦夫基地、618战备电台旧址旅游区等红色资源,以及乡村自然风光,沂源县打造了一批集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内涵。

此外,沂源县还积极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实施了村庄“景区化”、农业“特色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随着沂源许村“小九寨沟”、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和龙湾水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旅游度假胜地的兴起,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农业为核心的综合性经济体系。这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也为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显然,深化文旅农商融合是激发产业活力的关键路径,以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以旅游为文化搭建舞台,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双向赋能与互促共进,从而激活文旅产业的内生增长机制,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沂源县将以“看山看水看沂源”为主题,继续发挥文旅资源富集优势,挖掘文化内涵,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构建“强富美优”的新淄博蓝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众新闻客户端 任灵芝 王莉莉

责任编辑:孙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