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药餐饮”收割“智商税”
洋葱快评 | 2024-08-12 18:57:52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随着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养生,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茶饮、面包、冰淇淋等食品饮品销售火爆。不过,这些食品饮品中,有部分售价远超同品类商品。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功效,还是一种营销噱头值得关注。
中医一直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大家生活中熟悉的花椒、生姜、金银花、山楂、决明子等,都是融入药食同源代表。而中药餐饮养生在传统中式养生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契合部分人紧张的生活节奏,也迎合了人们追求更理性、更高性价比的健康养生需求。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在专家来看,市面上的中药餐饮看似不错,其实很多时候营销噱头大于实际功效。道理在于,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健康与味道好之间也不容易平衡。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新兴的中药餐饮更多的,也只是以宣传养生观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认同为主,实际功效无从谈起。更有甚者,现实中一些打着药食同源、中药餐饮旗号的骗局也时有发生。
例如,成本仅10多元的普通食品,经过包装摇身一变,就成为售价几百、几千块的名贵保健品,还宣称有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等功效等等。如果有消费者偏听偏信,贸然出手,结果难免不仅达不到养生防病的效果,反而被收割了“智商税”。
防止“中药餐饮”收割“智商税”。 首先,消费者要要保持理性,明辨是非。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虽然许多中药材既是药物也是食物,但有些药食两用的中药,需要在限定的适用范围和剂量内使用,药食同源有讲究,食补不能乱补,适合自己的身体,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次,商家要诚信经营,不能只注重营销噱头,一味地将中药元素简单粗暴地加入产品中,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定价虚高。同时,商家应注意药材的品质,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药品监管法规,更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有关市场职能部门要守土有责,对症下药,尽快完善和细化相关标准规范,为市场监管提供必要依据。对少数见利忘义,欺骗消费者的生产经营者,应及时依法严厉查处,以儆效尤。
事实上,养生在于平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换言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的关键。倘若一边暴饮暴食、昼伏夜出,一边又想通过吃几顿中药餐饮来养生,是不现实的。
作者:张国栋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责任编辑:张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