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 资源共享 滨州国投锻造国有企业一流供应链平台
山东国资 | 2024-08-16 15:46:27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国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企业优化资金运作、提升效率的关键工具之一。近年来,滨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州国投”)主动融入滨州、深耕滨州、服务滨州,立足“产投”定位,紧抓国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机遇,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延长链条,将供应链金融作为现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有益探索,持续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全力打造“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上下贯通、各方联动、协同有力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滨州发展特色的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之路。
主要做法
固链夯实基本盘。以全资或与头部企业合资设立等形式搭建供应链运作主体,依托持有的危化品经营许可证、进出口资质、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三类)等资质,深度布局滨州市“十强产业”,聚焦建筑材料、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等行业领域,涵盖产业链十余条,年度营收超45亿元。与行业内头部企业合作联合设立市级医疗产业供应链,打造大型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平台及第三方物流平台。加快推进双峰石墨年产7000吨核级碳材料及制品项目建设,累计投资1.28亿元,年底前可实现投产。截至目前,医疗关联企业入驻突破40家。通过规模化集采,现已成为中海油、盛虹炼化等多家大型炼化企业的优质合作伙伴,油品原料链条产值突破20亿元。以集采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实现为中小型企业优化化工产业供给侧的预期目标,为充分释放供应链金融动能奠定坚实基础。
补链释放新动能。积极探索与物流、仓储管理等领域合作机遇,打造供应链金融各方共生发展的“生态圈”和“朋友圈”。运用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手段,积极发挥核心企业资源优势,充分撬动央企、省属国企、类金融机构等外部资源,提高供应链资本流通效率。与济南金控、青岛财通等开展保理业务,与福州榕投合作以多种形式开展供应链融通业务,累计实现招引外资超3亿元,增加链条流动性。与中建三局、中建八局等多家大型央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与成熟经营团队并培育本土化供应链品牌。围绕深圳“工业上楼”的政策积极探索,成功中标中建三局粤港澳物流园、白云机场等10个大型项目,形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延链辐射新兴产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供应链企业为中心,带动上下游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以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强势聚集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符合滨州发展特色、满足优质企业发展需求的一流产业园区,激发新质生产力。深耕滨州大健康产业,以康态生物、国融医疗、泰莱生物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园、医养健康产业园的重要载体,打造滨州医药健康产业一流品牌。目前,产业园入驻企业已达40余家。与惠民中医院达成合作,为其提供400余项医疗设备的集采服务,业务规模达1.3亿元。与深圳泰莱生物的合作引入泛癌早筛公益项目,与市县域12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泛癌筛查累计2000人次,意向筛查2万余人,助力市医药健康产业迈上新台阶。
强链实现新突破。贯彻“智转数改”政策,持续推进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化建设,依托滨信数字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管控平台,满足产业链企业结算、融资、财务管理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供应链金融服务,高质量推进金融“链”通“产业脉”。依托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平台优势,将资本运作与国际贸易业务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外资外贸合作渠道,加大吸引外资力度,与新加坡国际贸易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项目落地后可实现招引外资500万美元;与香港国际贸易公司开展了首笔380万美元电解铜进口业务,打响了2024年国际贸易业务第一枪。
思考与启示
全方位合作模式是基础。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业务人员深入企业生产现场,面对面了解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为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和流程,制定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服务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化建设是关键。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高效、安全和可追溯的解决方案。以创新型中小企业滨信数字为开发主体打造供应链“数字一体化管控平台”。平台的建设与利用,不仅增强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货物流转监控等场景的可视化运行,更是极大提升业务风控预警能力,有效加强供应链业务上下游联系,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助力实现“四流合一”规范运作,为供应链链条高效运转提供了数字动能。
多元化招商引资是手段。立足滨州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基金招商为主阵地,以供应链金融为重要抓手,实现供应链金融与招商引资双向奔赴。一方面,国企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可促进供应链金融快速落地。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高效稳定的现金流、低融资成本等优势为招商引资项目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撑。截至目前,通过基金招商的方式储备项目达34项。其中,联合中金资本、魏桥国科共同招引通桥科技“50万支轻量化暨新能源液胀桥壳”项目落地滨州,是招商引资与供应链金融同向发力的成功案例。
全面风险管理是保障。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方位无死角对供应链各项业务环节进行风险排查。加强业财融合,通过建立跨部门、跨条线的项目小组协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推进业务与财务、法务有效联动,一体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全过程风险管控和全方位数据支撑,确保项目风险可控、经济效益可观。
(滨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供稿)
责任编辑: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