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滨州市滨城区:锚定“文化品质更好” 提升“引客入滨”成效

来源:鲁中晨报

2024-08-21 09:58:14原创

近日,滨城区人民政府召开“聚力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滨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专场,邀请滨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郭孟玉,滨城区文旅局党组成员、二级主任科员赵艳丽,滨城区文旅局党组成员、滨城区文旅市场服务中心主任薛艳梅,介绍全区文旅领域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郭孟玉介绍,今年以来,滨城区扛牢使命担当,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提质效,全力推动全区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持续提升区文化中心,建成开放滨州民间剪纸陈列馆、滨城区历史文化展厅等文化场馆;推进5处乡村书房建设,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组织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3个文化站被省文旅厅公布为特级站,5个文化站被公布为一级站,2个文化站被公布为二级站。

打造文化服务的“前店后场”模式。在“后场”实施“种文化”行动,提升群众文艺技能,培育群众明星。今年以来,开展“群众文化大课堂”“舞蹈培训班”“蓓蕾花开”等品牌文化培训120场次,培育文化爱好者3000余人次。在“前店”为群众提供展演舞台,先后举办“听黄河潮起”滨城区村晚、滨城区迎春锣鼓大赛、滨州市第三届中老年声乐演唱大赛、夏季村晚广场文化活动等“群星闪亮”工程主题活动74场,开展“好戏送千村”演出78场,真正实现“用群众演、演给群众看”,让基层文化更具活力。

实施“唱响吕剧”工程做好吕剧传承。落实全市唱响吕剧“1235N”工程,开展吕剧票友及戏迷骨干培训,丰厚基层吕剧文化土壤;复排吕剧小戏《老冤蛋告状》,新排《新鲜事》等作品;开展吕剧“五进”演出活动,让吕剧乡土艺术深扎基层。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单位检查巡查,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功争取210万元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稳步推进兰家遗址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和区博物馆馆藏陶瓷器保护修复项目。推荐4个市级非遗项目申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多举措促进文旅消费,推动滨城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品牌创建树形象。加快构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滨城区“十里花海”旅游风景道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风景道。渤海国际旅游休闲街区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并推荐其申报国家级“百佳消费新场景”。统筹做好省级文旅名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生态旅游区培育单位等品牌创建工作。

以节庆活动提消费。先后举办2024“好客山东贺年会”滨州主场活动暨新春花灯艺术节、滨州市黄河牡丹园游园会、滨州市“夏季黄河大集”暨滨城区“田园风光 果香辛庄”采摘季等节庆旅游活动,节假日集中策划主题活动,联合大众网推出“游滨城”系列栏目5期,以务实举措提升旅游吸引力,提振文旅消费。

以重点项目促发展。加快推进杜受田故居二期工程。第一标段5个单体建筑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第二标段18座建筑的主体工程已完成70%,景观及亮化工程初步完成设计方案。实施“景区焕新”工程,扎实开展A级旅游景区大调研,探讨景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积极指导三河湖镇和润达集团培育创建A级景区,全面提升景区景观、环境和服务质量。

接下来,滨城区文旅局将锚定“文化品质更好”,秉持“惠民为先、发展为要”,年内做好以下工作: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文化中心更多场馆开放,建成5处城乡书房。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继续实施“种文化”行动,推动“群众文化大课堂”“蓓蕾花开”、戏曲公益培训进社区、进村居、进校园;继续实施“群星闪亮”工程,全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80场以上;提升文化供给,完成“好戏送千村”演出290场。

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展厅展览服务功能,开放精品文物展厅;加快实施兰家遗址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加快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完成60%已知文物点数据采集,基本完成所有村居文物线索摸底调查。

大力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品质。实施乡村旅游质量提升工程,优化提升三河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实验区、梁才街道沿黄片区农旅融合发展文旅片区。实施“景区焕新”工程,组织申报“十佳品质提升示范景区”,力争年内创成1处3A级旅游景区。着力做强文旅产业,倒排工期,年底完成杜受田故居二期工程;抓好沿黄、沿徒骇河等文旅资源整合提升,推动旅游厕所等级评定,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品质旅游打卡地,提升“引客入滨”成效。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张永滨 褚文翠

责任编辑:田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