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国内学术观点(2024.9)

青年记者 | 2024-08-23 20:37:01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青年记者

摘编者:杜鹃(《青年记者》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

导 读:

2024年第9期“国内学术观点”择选的文章,涉及“传播学的学科危机及其破局之道”“智能算法如何重构新闻价值”“‘新闻把关’的理论创新”“平台隐私管理的双重机制”“Sora冲击波下的媒体融合”“主流媒体受众观”6个主题,以期引发读者的更多思考和研究。



1. 传播学的学科危机及其破局之道

喻国明在《传播学的学科危机及其破局之道——学术逻辑的全新定位:打开未知的力量与能力》(《青年记者》,2024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数字时代的社会进入革命性的转型期,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面向”以及与此相应的价值评判标准亦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以知识的多寡来判断学术价值的“向后整合”型标准已不再适用,面向未来的学术逻辑必须是“向前探索”,即打开未知的力量与能力。因此,找到一个基点,既能够锚定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传播现象,又能有效聚合当前离散的理论研究,是应对当前传播学学科危机的关键点。行为传播学或是走出学科困境的可行路径。

2.智能算法如何重构新闻价值

黄阳坤、师文、陈昌凤在《智能算法如何重构新闻价值?——基于智能推荐平台算法审计的研究》(《新闻大学》,2024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有关推荐算法重构新闻价值的讨论已在学术界兴起,但这种影响是否真实存在?如存在,有哪些影响?相关问题迄今鲜有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计算实验范式中的虚拟代理测试法,对国内一款头部算法短视频平台展开算法审计,针对不同情境下新闻类视频的新闻价值展开测量与比较。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实验场景中,时新性、新颖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以及情绪极性与强度等要素均产生显著的变化,这些价值要素在算法中介、用户偏好的作用下时强时弱,表现出弹性。结果表明,各类新闻价值要素在承受了技术、专业机构、用户等多方“推拉”后发生显著“位移”,这种“位移”展现出一定本土特色,部分价值要素的变动或将挑战甚至颠覆行业与受众的新闻观念。本研究为算法语境下的新闻价值研究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新方法,也为观察当今哪些主体参与新闻价值之重塑、各新闻价值要素如何排列等问题提供了实证窗口。

3.“新闻把关”的理论创新

毛湛文在《“新闻把关”的理论创新走向荒芜了吗?基于智能传播语境的范式重组》(《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智能语境下的剧烈变动,对“新闻把关”这一经典理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提出了挑战。梳理并反思“新闻把关”研究在质疑和争议中所走过的理论创新历程,同时检视了网络传播时代因时而动的理论修补工作,旨在超越密集的“概念丛林”、超越描述性理论的定位,讨论智能传播时代“新闻把关”的理论创新路径。文章提出两个方向:一是以基于建构中层理论的目标开展“范式整合”,同时重新挖掘传统把关理论的价值;二是基于为智能算法驱动的把关提供伦理规约开展“范式升维”,转型至规范性理论范畴下重建新闻业的社会关切。最后指出,超越单一的学术隐喻,另辟路径开展智能新闻传播实践的概念化工作,是以“把关”为代表的传统理论创新的一个支点。

4.平台隐私管理的双重机制

孟筱筱在《诉诸行为还是情绪?平台隐私管理的双重机制》(《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数字平台已经深深嵌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的隐私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探究用户使用如购物、打车、外卖等服务性技术系统时的隐私管理策略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法发现用户平台隐私管理的双重路径,再通过问卷调查法(N=1419)进一步验证了用户选择特定路径背后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用户是基于在继续使用平台服务的前提下来决定隐私管理方式的,而这种决策背后又受到了自我效能与隐私计算两种内外部因素的干预。本文将隐私管理策略研究放置在了新兴技术系统服务的语境下,为后续研究非人际情境中的隐私管理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5.Sora冲击波下的媒体融合

方兴东、顾烨烨、吴可儿在《Sora冲击波下的媒体融合——重新理解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未来传播》,2024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Sora冲击波波及诸多领域,而媒体融合处于冲击波的中心位置。媒体融合的概念和内涵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需要彻底重构。媒体形式的界限和媒体形态的边界是我们过去理解媒体融合的关键所在。而Sora告诉我们,随着AI算力提升,智能传播下文本、图片、语音和视频等过去旧有的媒体形态的边界可以消解。进入智能传播阶段,媒体融合已然变成人类信息传播的一次颠覆性的宏大变革,一场以大模型、算法和智能体等为基础的超级数字融合已经开启。要适应和赶上这一次浪潮,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来重新理解媒体融合。媒体融合的根本使命,就是走出过去基于大众传媒的集中控制、相对封闭的大教堂模式,而走向全球开放一体化的大集市模式。我们过去媒体融合的诸多努力存在着严重失焦的问题,一系列重大的战略举措并没有真正聚焦在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趋势方面,而更多被新兴的传播形式和现象所牵制。我们需要重估“中央厨房”、“两微一端”、县级融媒体等过去一切的着眼于旧有媒体形式的努力。站在新的趋势上,以科技为基础,围绕数据驱动、AI生成和人机融合,寻找新的范式和路径,重新定位媒体融合的主战场,抢占未来主流的信息传播机制。

6.主流媒体受众观

杨奇光、张宇在《维系与再造:数字新闻价值视野下的主流媒体受众观》(《青年记者》,2024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数字新闻生态中的主流媒体改变以往“生产者中心”姿态,在转向以受众为重要考量的实践中,既往专业化、职业化的边界被打破,传统新闻价值体系的核心范式与关键要素亦发生变革。基于数字新闻价值体系,主流媒体受众观呈现出生态开放、时空贴近、情感共鸣、沉浸互动、专业权威等核心特征。面向数字内容的价值尺度与开放传播的渠道形态,主流媒体受众观的维系与再造是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