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热闻|高价研学游孩子竟“坐路边玩手机”?爆火的研学游到底值不值?网友吵翻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4-08-27 21:17:50

近年来

暑期研学游市场异常火爆

不少家长宁愿花大价钱

也要将“无处安放”的孩子

“送”到远方

增长阅历、开阔眼界

携程集团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中指出,今年暑期亲子研学类产品订单同比增长七成,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飞猪平台的统计数据亦显示,7月以来,平台上“研学游”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60%,显示出这一领域极高的市场关注度和旺盛的消费需求。

记者搜索发现,“研学游”除了常规的名校游、文博馆游、名胜古迹游等,还有飞机研学、铁路研学、地铁研学、桥文化研学,可谓“万物皆可研学”。

此外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主题乐园也能“研学”,一日研学游的价格在20元至1500元不等。

一款北京环球影城特技特效研学套餐显示,12周岁以上孩子参加的价格为1350元/人,在北京环球影城一日研学的“师资”是“优秀讲师及工程师”,研学的内容为“特效展示及原理讲解”。

还有些产品打着“研学”旗号,实则主打“写真拍摄”,价格逾700元。

随着出境游增长的同时,出境研学游的数量也在增长。

携程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去年相比,暑期海外游学的需求有显著增长,英国和新加坡成为今年暑期海外游学的热门选择,英国和美国等目的地的产品尤其受欢迎,主要以提升语言、沟通和实践能力的夏令营为主,美国的常青藤名校参访等夏令营产品也颇受追捧。

“研学游”比普通旅游贵在哪里?

有研学机构的老师介绍,很多景点一旦被设置为研学路线,价格就会翻倍。例如新东方文旅的“穿越河西走廊,重走丝绸之路”8天敦煌游学价格为10980元,而在去哪儿网、携程等旅行网站上,8天敦煌游价格只需要4000-6000元。

许多研学营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为卖点,在研学项目中打入了“AI”“科技”的概念。如“少年同游菌”机构的深圳科技夏令营标价为4980元,除了常规的人文景点、高校的研学,科技名企、研究院参观也纳入了课程,如参观大亚湾核电基地、国家基因库等科研机构。“芝麻”老师说,他们的特色是能去一般旅行团接触不到的科研机构。

一位从事夏令营工作十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造成研学价格较高的因素有:项目本身的稀缺性和实现难度大、领队的专业性、教育内容的深度等等,但也确实有不合理溢价的情况。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适当溢价是合理的,能做出真的对孩子有价值的事情,势必要增加成本。例如他们团队做的NASA宇航员与孩子交流的项目,请宇航员团队过来一个人的机票就要10万多,因为对方要求指定航班的头等舱。

一些研学与升学等因素挂钩,作为项目的卖点。13800元的“湾区名校名企梦想护航计划研学营夏令营”瞄准的是准备走国际路线的学生。该机构老师声称,“完成了研学项目后,学生可以获得三个关于智能制造的课程证书,对今后香港升学有帮助,这也是该项目最大的亮点。说实话甚至有一部分的家长是冲着证书而来的”。

花费高昂的研学游,孩子们真的有收获吗?

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吐槽,研学游体验实在太差:

“场馆挤得水泄不通”“团队对学生疏于管理”

还有网友称,自己在英国伦敦看到的游学团,半个月的价格约6万元,然而孩子们“清一色坐在路边或草坪上玩手机游戏、刷视频”。

研学游到底值不值?

有网友认为,研学游“妥妥是在贩卖焦虑智商税,或者是单纯想把孩子打发出去自己轻松的”。

该网友表示,“尤其是又骑行又攀岩等这类运动,别说找到乐趣了,就是入门都不是一天或者几天能行的,还指望玩这一趟就让他学东西,别逗了。真想为孩子好腾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儿去,而不是大撒把都扔给别人。”

还有网友表示:“我家娃和我出来,吃喝玩都让她和人交流,交通自己摸索,很多单词多看几遍就记住了,对话多听几遍也会了,历史知识自己用翻译官一扫就读懂了,和父母出来每天玩得根本没时间看手机,玩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孩子的教育还是应该掌握在父母手中,而不是研学团。”

研学游不该成为新的“教育焦虑”

有媒体指出,在研学游上,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要被一些研学机构牵着鼻子走,别被“教育焦虑感”推着盲目消费。家长本身要有稳定的教育观,对于研学游的目的、孩子成长的路径有清晰的认识,别被一些研学游的广告忽悠,认为去了一次美国名校,孩子的人生就会改变;排队参观了一次北大、清华,孩子开学就成了学霸。“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的长情相伴,千万不要对研学有急功近利的想法。

此外,一些家庭之间的确有攀比心态,“你家孩子去了北京,我家孩子就得去美国”,反而相互强化了教育焦虑,更是让研学成为自以为的暑假刚需,其实这大可不必。

总之,研学游是教育类旅游的选项之一,不是必选项,别让它成了负担,别让它成了新的焦虑源。

面对研学热,家长还需“有的放矢”。多了解研学项目的方方面面,选择有深度,从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净化心灵、感悟人文、磨炼意志等目标入手,“到此一游”不可为,攀比心理更不可取。关注研学质量和个人兴趣、个体成长的“正相关”,对于孩子来说才能真正“研”有所得、“学”有所获。同时也要提醒选择“天价研学游”的家长,如果发生游学活动组织与宣传不符合、打折扣的问题,要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在寒暑假期间,孩子需要且应该走出去,到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眼界。希望孩子好,是天下父母一致的期盼。可家长还是要先理性起来,尊重孩子,尊重教育规律。相比“暑假去哪儿了”的追问,更多家长应该思考“暑假能去哪儿”。家长在制定暑期计划的时候,如果多问问孩子的需求,而不是主观的“我觉得”,也许就能省去很多浪费的时间、金钱、精力。毕竟,在教育这件事上,单纯的花钱从来买不到心安。

对此

你怎么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周小涵综合澎湃新闻、上海新闻广播、南方+、上游新闻等)

责任编辑:周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