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就社会帮扶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
东营县区 | 2024-08-30 22:11:51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8月30日上午,东营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品质民生·幸福万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帮扶领域专场,会议中东营区民政局副局长韩冰,东营区残联局党组成员、四级主任科员吕晓东,东营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欣丽,东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李建星回答记者提问。
问题1:作为东营市主城区、胜利油田腹地,东营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请简要介绍一下东营区养老工作的特色亮点有哪些?
答:东营区聚焦城市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和功能完善,加强政策措施创新,基本构建起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先后获评3个省级示范试点区。2024年以来,创新推出“1+2+3”工作“组合拳”,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1”即打造“安养•油城”品牌。立足油田腹地优势,结合居民特点,以“养老”为媒,联合油田有关部门实施“油地通”政连工作机制,互递油地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资源,共同实施老年人需求精准调研,充分挖掘养老服务市场潜力。“2”即推出养老市场“提振器”。组织东营区第二届养老护理员节暨养老服务供需双选会活动,宣传信息浏览量2000余次,发放各类消费券1000张;组建“五老”观察团,聘任为“社会监督员”,分批遍访区内养老企业,为东营区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3”即实施“人才优培”计划。与院校签订养老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实训基地,探索学徒制、定向委培等模式,推动人才“增量”;采取“培训+竞赛+评级”技能提升模式,养老护理员持证率达到70%,在2024年市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中,东营区9名护理员获奖,占获奖总人数的50%,实现人才“赋能”;落实“慈善+”养老护理员关爱基金6.59万元,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尊重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良好氛围,确保人才“稳定”。
问题2:请简要介绍一下当前东营区对残疾儿童有什么救助政策?
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是市区民生实事之一,东营区按照《山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和“应救尽救”原则,扎实开展0-17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安排在定点康复机构集中进行康复救助训练。对视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年补助金额上限0.6万元;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肢体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年补助金额上限1.5万元。对机构内集中康复训练的东营区户籍残疾儿童给予送训补贴,每月康复训练满17天的补贴金额上限300元,年补贴金额上限3000元。现已实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240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覆盖率100%。
问题3:困境妇女儿童帮扶救助关乎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请问东营区当前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答:困境妇女儿童的生活环境、心理关心关爱等方面,需要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工作和关注力度。同时,随着困境儿童台帐的不断更新,需要更多的“爱心妈妈”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爱心妈妈”结对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从四个方面用心用情做好困境妇女儿童关心关爱工作。一是将发挥“联”字优势,多渠道募集救助资金,多元整合资源,开展精准关心关爱,扩大困境妇女儿童关爱帮扶的覆盖率,提高帮扶质量。二是积极联合人社等部门提供适合困境妇女的就业项目和信息,开展创业就业帮扶,实现自我价值和经济独立。三是深入推进“女性安康工程”,持续提高参保覆盖率,提高困境妇女健康保障水平。四是持续深耕璞萤“油”爱爱心妈妈工作品牌内涵,广泛发动党政机关干部及社会爱心人士加入“爱心妈妈”队伍,壮大工作力量。依托爱心妈妈工作站、驿站等阵地,积极整合有关部门资源和“爱心妈妈帮帮团”等专业队伍,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为爱心妈妈赋能,提升结对关爱服务水平。
问题4:能否介绍一下2024年东营区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的新变化?
答:2024年东营区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37个,其中城镇公益性岗位172个,乡村公益性岗位465个。三年来累计开发岗位4776个,累计安置各类人员5000余人。
今年的第一个变化是扩大人员招聘范围,在原有人群基础上,将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群体、“二孩妈妈”群体纳入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第二个变化是放宽设岗单位限制,鼓励在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医疗护理机构中开发岗位。
今年是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质效提升年”,东营区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问题、需求、目标、效果”导向,树牢底线思维,在规范、创新、提升作风上狠下功夫,推动扩容提质行动制度再完善、管理再严格、岗位再聚焦、监督再强化、责任再明晰、质效再提升,确保好事办好,切实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兜底线、稳就业、增收入、强基层、优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省域民生实施样板。(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孙乐佳)
责任编辑:杜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