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李园街道门村中学——聚焦生态教育特色,引擎优质均衡发展
赵玲玉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4-09-10 07:08:20原创
半岛全媒体记者 赵玲玉 通讯员 孙梅
平度市李园街道门村中学是一所环境幽雅,人文丰厚的农村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位于平度市李园街道顺兴路8号。2010年10月迁至原平度市第三职业高中校址,2011年10月拆除重建,学校占地面积52.1亩。
门村中学操场俯瞰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体育局的关怀下,学校秉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在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入落实好“办好老百姓家门口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
构建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学校班子成员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从容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具有极强的执行能力。学校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指导思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现有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1人,青岛市教学能手2人,青岛市优秀班主任1人,平度市优秀教师15人,平度市最美教师1人。平度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平度市学科带头人16人,平度市教学能手15人,平度市金牌教师4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连续多年荣获“平度市年终综合评估优秀等级”荣誉称号。
强化立德树人, 提升德育实效
门村中学始终秉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结合“诚信、感恩、卓越、报国”校训,通过“德育处、团支部”两个行动机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条渠道,确立学校德育侧重点,积极探索与构建“12349”德育工作总框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崇美至善的品格,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而善美的氛围中成长。
开设心理课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推进“多课程”渗透,爱护学生健康成长。一是习惯课程:学校常态开展“三个一”课程,即每周一主题,每生一社团、每人一榜样,促学生由他律变自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二是节气课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文化遗产,它不但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劳动,更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学校通过二十四节气来设计开发适合学校实际的特色活动,开发二十四节气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探索,让二十四节气扎根校园,扎根学生心中,唤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开展八段锦活动。
开展硬核“节活动”,绽魅力成长。本着“活动+发展”的原则,学校把节日活动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扎实开展“校园3+3+n活动”。
家校凝合力,筑梦启新程。为了更好地完善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和家庭教育原生地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度,帮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缓解家长教育焦虑,跟老师一同解决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聚力质量提升,促进智育发展
构建课堂范式,打造门村中学5211高效课堂。课前5分钟温故引新,课中20分钟精讲精练,杜绝满堂灌,小步子快反馈。10分钟拓展,10分钟当堂巩固达标,做到堂堂清。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逐步构建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和体系。
开展二十四节气课程。
以分类推进为抓手,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毕业班工作,稳步提升教学成绩。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展示学校教学水平和自身内涵的窗口,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将毕业班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立足本部门特点,切实发挥好指导、督促、调研、服务等职能作用,形成一套职责分明、协调合作的管理络和以领导小组、年级组和班主任为核心的“捆绑式”管理机制。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吃苦耐劳、精诚团结的教师队伍。
聚焦健康体魄,发展全员体育
学校打造“以体健身、以体启智、以体育人”的模式,构建“特色驱动、五育并举”的育人新常态。
平度市李园街道门村中学。
推进“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让大课间 30分钟燃起来。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八段锦、花样跳绳、篮球小组、每日一跑等,让学生们在运动的快乐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康成长。
深化“体育为基”五育融合。每年组织春季体质达标专项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给学生提供体育竞技的机会,发展体育运动,强健学生体魄,实现了健身、趣味、竞技、育德于一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五育并举。
推行“体育+竞赛”机制。借助乒乓球、篮球、特色武术等训练特长队,根据《平度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竞赛规程总则》以练强体魄,以赛促练原则,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带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按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每学年加强师生员工心理监测和干预体系建设,形成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和阳光天使三级心理健康队伍;通过课程引领、活动牵引、社团辅导心理热线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提升审美品质, 强化艺术教育
校篮球队获平度市初中组第七名。
学校开启“课堂+活动”融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艺术育人目标。
完善机制,依规育美。学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抓实校本教研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唱好课前一支歌,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素养达标,成绩列入学生素养评价和班级考核。
多元活动,激趣创美。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艺术节,根据时间节点开展红歌赛、经典诵读、书法、美术作品大赛等活动学生体验美;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学校书法比赛、水果拼盘制作等创意活动,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兴趣特长,育技润美。组建包括合唱、舞蹈、器乐、书法描、国画、经典诵读等多个兴趣小组,实现学科融合,发展学生艺术特长。
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特色德育体系框架。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提高劳动实践能力,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门村中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创新劳动实践,开辟校内“生态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校外活动基地。
二十四节气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的认知,加强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更加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另外,二十四节气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竭力发掘二十四节气的文化魅力,采用多维模式认知节气习俗,促进学生感知、观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奋楫扬帆时,砥砺再出发。门村中学将继续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认真的态度,更扎实的工作,谱写门中教育新篇章,共创门中品质新辉煌!
责任编辑:赵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