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乡”约盛夏,遇“践”青春乡村振兴服务团赴邹城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4-09-12 08:43:28

点击这里播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张启祥

为了响应国家坚持乡村振兴、科技富农战略,8月1日至2日,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乡”约盛夏,遇“践”青春乡村振兴服务团,在郑紫薇老师的领导下,深入山东省济宁市,赴邹城市中心镇和大束镇草莓种植基地与蘑菇种植基地,围绕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大核心课题,开展实地调研。学院学生及团队成员共同参加。

image001

为了深入了解邹城草莓产业的历史和种植现状,团队成员来到了草莓基地观察草莓母苗的生长情况,并在草莓展览馆内学习了草莓在邹城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努力,邹城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2.6万余亩,小草莓已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果”。通过实施“共建、共产、共享、共富”策略,草莓产业链得到了全面优化和发展。

image005

团队成员在草莓大棚内亲眼见证了智能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设施的运用,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率,确保了草莓的优质高产。在草莓馆内,团队成员还参观了网红景点,亲身感受到了草莓产业的魅力。

image009

随后,团队又来到了蘑菇种植基地。这里通过科学育种和生态栽培技术,实现了蘑菇品种的多样化和产量的稳定增长,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邹城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蘑菇培育中心,拥有友和、利马、常生源等20多家具有较大规模、高品质和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食用菌龙头企业。作为全国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邹城市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达26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38万吨,产值超过35亿元,解决了近3万人的就业问题,工厂化金针菇产量约占全国的14%。该市的“邹城蘑菇”品牌已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20.53亿元。

image007

邹城市政府将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坚持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和机制创新,成功探索了一条促进食用菌产业壮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image003

在未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以激发乡村旅游的活力,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在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交流,与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认识到,草莓和蘑菇种植基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采用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等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image011

团队成员孙纲毅表示:“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有机会深入乡村,将我们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注重‘形’的塑造,也要重视‘魂’的铸就,既要丰富农民的‘钱袋子’,也要充实他们的‘脑袋’。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作为大学生,我们将持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为这一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image013

“这次实地调研,我们收获颇丰。保护生态环境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并创新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成果的转化,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团队成员张启祥说。

image015

这次“三下乡”活动犹如一粒希望的种子,播种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土地上。青岛大学的成员们通过此次调研,不仅深入了解了乡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还深刻认识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他们明白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这次活动也让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用知识、爱心和汗水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是多么有意义的事。他们的实际行动,就像是一盏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明灯,为前行的道路提供了指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展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图景。青岛大学的师生们将继续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为推动这一伟大事业贡献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周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