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来了!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再添强劲动能
来源:山东省国资委网站
2024-09-13 09:32:00
近日,《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新版总规从服务国家战略及山东沿黄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青岛港“世界一流强港、航运物流枢纽、区域经济引擎、魅力活力空间”的发展愿景,为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再添全新亮彩、注入强劲动能。
“一湾两翼辖六区”:再造一个青岛港
历经130多年的发展变迁,青岛港从一个老港区起步,到“挺进西海岸”,再到布局开发前湾港区和董家口港区,港口功能布局不断完善。特别是2019年以来,随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实施,青岛港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新版总规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合理配置全港资源,拓展港口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出构建“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即青岛港将环胶州湾和南翼董家口、北翼鳌山湾布局发展,下辖老港、黄岛、前湾、海西湾、董家口和鳌山湾共六大港区。
根据港口资源现状和发展潜力,新版总规将黄岛、前湾、董家口作为重要港区,规划综合通过能力8.3亿吨,较现有通过能力再翻一番。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总规新划分了海西湾、鳌山湾两个港区。海西湾港区是我国主要的船舶产业基地之一,规划海西湾港区以服务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建造等临港工业为主,将逐步打造成为先进海工装备制造基地。鳌山湾港区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远期结合青岛东部湾区城市、产业发展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需要,逐步拓展港口运输、商贸物流、综合服务等功能。
新港区的强势“加入”,无疑成为青岛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将迅速拓展青岛港的港口能级和服务功能,为山东港口发展打造全新增长极。
“不止于港”:高端航运服务链条延伸中的“青岛机遇”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节点作用。数据显示,全球贸易的近90%通过海运完成,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着眼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新版总规进一步完善了航运服务集聚区港口功能配套,比如依托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产业,强化发展国际中转、跨境电商、汽车整车进口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依托董家口经济区积极发展原油、铁矿石、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贸易,全面提升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等。
因海而生,凭港而兴。完善航运服务功能是青岛作为港口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港口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新版总规的获批恰逢其时。
组建以来,山东港口加速打造更加顺畅、高效、完备的“万能接口”,全面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集“群”畅“链”助“产”。2023年,山东港口作出“打造依托港口的世界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战略决断,进一步统筹服务资源、集成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范围,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
如今的山东港口,承载起山东97%的外贸货物量,年均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额近2000亿元,新兴业务投资规模、收入占比逐年递增,已成为持续优化盈利结构、稳步提升发展质量,助推传统业务高位发展的“关键一招”。
“港通天下”:助力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世界一流强港、航运物流枢纽、区域经济引擎、魅力活力空间......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发展港口物流疏运网络这一现实路径。
新版总规强化了港口后方公路、铁路、管道等集疏运通道规划配置,有序推进前湾港区北岸公路、铁路改造,推进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改扩建项目、董家口至梁山高速公路建设等,通过构建港口快捷连通的网格放射型集疏运格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塑造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独特优势。
五年来,置身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山东港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承载使命重任,切实发挥“棋眼”作用,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物流枢纽港,全球领先的体量规模、联通陆海的双向优势愈加突出。其中,青岛港航线总数220余条,进一步增强了青岛作为沿黄流域“经济出海口”的地位,构建起黄河流域与世界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黄金通道”。
扬帆向海,逐梦前行。随着新版总规的全面铺开、稳步落地,港产城融合发展必将打开更大发展空间,山东省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未来将更加绚丽多姿。
责任编辑: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