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之前,日军在山东早已凶相毕露
人文 | 2024-09-18 16:50:40原创
张九龙 来源:大众新闻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3周年。中国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纪念活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一战”期间,日本夺取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在山东势力迅速膨胀,战后又通过巴黎和会继承德国在山东特权,引发国人激烈抗争。《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关联协定订立后,日军终于在1922年撤出山东,但日本仍将山东作为其“经济势力圈”,进行渗透和侵扰。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前,日军在山东早已凶相毕露。
1922年12月10日,青岛收回主权后市民在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前庆祝。
1925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面对中国的国民革命高涨,日本海军在北方沿海加强了武力,2个战队、1个水雷战队、1个潜水战队先后停泊于青岛、芝罘、旅顺、大连。5月下旬,青岛日本纱厂发生工人大罢工,2艘日本驱逐舰随即开到,佐世保的陆战队也准备出动,迫使青岛当局实行暴力镇压。次年4月上旬,日本“第二舰队”开到青岛、芝罘。停留青岛期间,每天派4000水兵上岸,并以舰机“练习飞行”之名耀武扬威。
1927年3月下旬,北伐战争席卷长江下游,日本“第一舰队”又到青岛、芝罘示威,并留“第三战队”在青岛“警备”。该战队在青岛进行了军舰、飞机、水兵“演练”,并派陆战队到四方、沧口及青岛中学“实地察看”。
此后几年每到春季,日本主力舰队“巡航”山东沿海成为常态。1929年4月1日至5日,日本“第一舰队”32艘舰船开到青岛,其司令长官等还赴济南考察“日军攻城时战迹”;与此同时,“第二舰队”开到芝罘。1930年3月30日至4月2日,日本“第一舰队”19艘舰船再到青岛。1931年3月31日至4月3日,日本“联合舰队”64艘舰船开进青岛港口数日。
日军步兵乘火车向济南进发的情景。
日军不仅将山东沿海区域视为己物,对山东内地的威胁和入侵同样有恃无恐,甚至制造了“五三惨案”。
为阻止北伐军继续北进,早在1927年12月,在天津的日军就无视条约规定做了出动准备,派中佐小泉恭次进行所谓的“实查研究”,而后率队侵入济南。此时,日本“第二遣外舰队”与驻青岛、济南的总领事及安插于胶济铁路的日本人配合,已将海路与胶济铁路作为侵犯山东的便捷通道。而在辽东、朝鲜的日军也蠢蠢欲动,将大连周水子机场用作中继基地,为入侵山东调剂兵力做准备。
1928年4月,日本驻济武官酒井隆以“山东局势混乱、保护日本侨民利益”为借口,要求日本军部出兵山东。日方于4月17日作出了出兵决定,“第二遣外舰队”主力在18日就已配置到了青岛。4月20日,天津的日军向济南出动,同时,约550人的海军陆战队也在青岛上岸。4月25日至27日,日军连续在青岛登陆,并沿胶济铁路运兵至济南。
5月3日,日军凶残杀害了国民政府山东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等17名外交人员,进而抢占济南全城。日军在济南商埠设置工事,铺设电网,架起大炮机枪,重炮攻城,肆意残杀中国士兵和市民,洗劫商店,强奸妇女,疯狂烧杀劫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也称“济南惨案”。
为了巩固战局,日本海军以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与1艘航母布局于青岛内外港,将860人的陆战队布置于青岛市区与四方、沧口,还在芝罘、龙口、海州等口岸分别配置战舰。其后,第三师团开到并替代了陆战队,但大量日舰仍游弋于青岛、芝罘、龙口之间。
除了海上、陆地的控制外,日军还较早对山东展开了空中行动。
近代日机侵华始于1914年进攻胶州湾德军,而1928年5月上旬“临时派遣飞行队”侵入山东,则是在天空以中国为对手的开端。该飞行队在沧口、济南张庄设机场,配合第六师团进攻济南,还对泰安、长清、张店、博山、王村、莱芜、东阿、齐河、禹城、平原、高唐、平阴、青州、寿光、潍县、昌邑等地实行了空袭、侦察。
此外,1928年5月中旬到天津、10月中旬到山东的“独立飞行第七中队”,主要在津京与河北、山东从事谍报行动,所获情报很快被参谋本部编为《北航空兵要地志》。《北航空兵要地志》详细介绍了华北各省地势、气象、常设航线、轰炸目标、各处机场及可设军用机场的地点与相关条件、可利用的相关工厂与修理材料、燃料等,还介绍了日机在平津与山东的飞行经验,并附有多地机场要图,其中包括山东的沧口、青岛、高密、坊子、潍县、张店、淄川、辛庄、张庄、威海卫、芝罘、龙口等地。
参考文献:1.谢德、谢祥皓:《山东军事史》2.李少君:《论巴黎和会后日本在山东势力的维护与扩张(1919—1931)》3.黄尊严:《七七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的经济扩张》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
责任编辑: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