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二十四节气·秋分|秋色平分时 “丰”景旧曾谙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2024-09-22 06:31:18原创

二十四节气·秋分|秋色平分时 “丰”景旧曾谙

气候

桂蕊伴秋色,寒暑喜均平。北京时间9月22日20时43分,我们迎来秋分节气。

在文明萌芽的远古时期,人们通过观测太阳,确立了二分二至。二分指的是“春分”和“秋分”。《说文解字》:“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分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判分、分割,二分皆因昼夜平分而得名。二至指的是“夏至”和“冬至”,因昼夜极长而得名。二分二至的确立,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基础的天文节点。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但由于每年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了农历八月十五日。按古人的说法,秋分之名源于三种现象:阴阳相半、昼夜均、寒暑平。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时节中光与热的和谐,并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逐渐升腾,天空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坯”有“培”之意,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三候水始涸,受水气的影响,春夏水涨,秋冬开始干涸。

农事

秋分时,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是种小麦的时候;“秋分无生田,不熟也得割”,此时田里庄稼还没有完全成熟,也要及时收割。农人还以秋分这天的天气来预测收成:“秋分有雨来年丰”“秋分连夜雨,迟早一起死”……

农人在忙碌之余,“丰”景旧曾谙。正如《易经》中坤卦的大地之歌,此时是“括囊”而“黄裳”,将收获的果实扎进口袋里,大地披上了金黄色的衣裳。自2018年起,秋分被赋予了更为厚重的意义——“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对农民辛勤耕耘的崇高敬意,是对大地深情馈赠的感恩赞歌。

此时,齐鲁大地满山遍野澎湃秋的丰盈:山坡上各类果树错落有致,梨子、石榴、苹果挂满枝头,由绿渐黄的柿子、墨绿色咧开嘴的核桃在风中摇曳;田野里长长的玉米棒子吐出褐色胡须,黄澄澄的谷穗弯腰点头,碧绿的高粱秆上头骄傲地挺拔着一穗穗火红,红薯将地垄撑开了道道裂缝……热闹的集市上,人声鼎沸,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赏景

9月12日,在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梨园村,农民在晾晒玉米。□新华社发(刘云杰摄)


9月19日,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李庄村农民在山坡采摘山楂。(□通讯员 刘明祥 报道)

养生

“保”:注意保暖 预防胃肠道与心血管疾病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敏感的肠胃易受到冷空气侵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学龄人群还容易出现传染性的秋季腹泻。慢性腹泻、溃疡病人受寒冷刺激后,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我们应做好腹部及足部的保暖措施,可以通过穿马甲、搓腹部等方法来避免腰腹部受寒,避免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发生。日常用热水泡脚,按摩脚掌刺激气血运行,也利于改善足部冰冷的情况。

“补”:注意进补有度 健脾利湿迎寒冬

秋分进补应以清补为主,荤素搭配、均衡营养,可适量进食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扁豆、赤小豆、木瓜、莲子、芡实等,为寒冷冬季的来临提前做好准备。

进补要有度,有些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如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加重原发病。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小孩、老人也要注意,不要为了一味进补而饮食过量,导致损伤脾胃功能。

诗词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秋分前二日月下作》清·胤禛

露湿天阶夜景赊,湘帘高卷树栖鸦。

寒蛩唧唧吟深砌,曲沼盈盈涨浅沙。

风度桂丛香馥郁,月穿竹篽影横斜。

襟怀凄爽秋将半,落叶萧萧菊欲华。

作者:卢昱 李洪翠 沈静

美编:巩晓蕾 马立莹 唐亚迪 杨秀秀

策划:刘江波

责任编辑:李洪翠 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