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家长值班”惹争议,家校共育界线需厘清

洋葱快评 | 2024-09-26 17:57:29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近日,有网友反映,贵溪市第一中学要求学生家长中午和晚上上晚自习去学校内值班,“名为监督孩子学习”。贵溪市教育体育局答复称:经全校突击检查,发现有3个班级存在家长代表来校协同班主任管理并监督任课教师到位情况,学校已责成该3个班级立即停止这种做法,并对相关年段长及班主任提出了严肃批评。

像这所中学要求家长去学校值班的做法,并不鲜见,如轮流到校安全值守,帮助维护秩序,甚至要求家长参加学校卫生保洁,屡屡引发争议。表面上看,这样的做法是让热心的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但也容易演变成学校及老师责任的转嫁,甚至沦为变相强制,加重学生家长负担。

如这所学校的做法,很明显就让家长很反感,中午或者晚上到孩子班上去值班,家长是否有时间和精力且不说,单就家长的身份,又如何能去监督教师、管理学生,既名不正言不顺,也不专业,并不在责任与能力的范畴之内。

事实上,家校共育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互补,而非越位替代。消弭类似的争议,首先应当厘清学生教育管理家长与学校之间责任的界线,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消除其间的模糊地带。在这方面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如涉争议中学所在的江西省,2022年最新版的《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便没有相关的规定,亟需打上“补丁”。

其次规范教师管理权利的行使。教师管理的职业权利有一定的特殊性,家长担心孩子在校受影响,往往对教师管理有所顾忌,可能导致教师管理“权力化”的变异,“家校共育”则可能因此沦为转嫁工作负担,甚至“吃拿卡要”的幌子,应当加以约束。特别是教师与家长的家校联系方面,对教师的具体行为,既要划红线,更要明禁区,纳入教师师德师风的范畴监督制约,不能总是含模糊不清。

此外,家校联系合作共育,还需要尊重家长的意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涉要求学生家长参与的事项,即便再合理,也应当听取家长们的意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切忌指令化。


作者:木须虫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责任编辑:朱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