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多维发力”打造干部矛盾调处实训基地
地方法治 | 2024-09-29 19:48:03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今年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以破解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短板为目标,在灵山卫街道社会工作中心矛盾调处一线打造新区干部专项实训基地,以3个月为实训周期,分批选派干部到一线实践锻炼,让会做群众工作、善做群众工作成为新区干部的“标配”。
多层级搭建平台载体 发挥优势“靶向赋能”
聚焦打造新区干部培训的基层实践平台、理论学习平台、能力提升平台、交流互鉴平台,充分发挥街道社会工作中心作为青岛市“一站式”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示范优势,依托“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工作模式,为实训学员创造丰富实训场景,搭建最佳实训平台。一方面,围绕1500㎡中心阵地规划布局,将实训基地划分为“群众诉求受理台”“诉调调解室”“法律大讲堂”“卫之魅影播厅”等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训场所,为开展好实训工作提供有力阵地保障。另一方面,以街道为基点,依托各社区成立20个特色实训站,同时整合小区、网格等多处实训点,全方位搭建“1+20+N”实训矩阵,打造全面提升干部培训质效的“赋能中心”。
多元化构建师资课程 打造实训“火热课堂”
坚持干部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聚焦“师资、课程、路线”3个方面精准发力。聚焦师资优。联合新区相关单位聘请专家导师,组建“专业学者库”,定期为学员讲授相关课程,夯实理论基础。挖掘本土人才,选聘“金牌”调解员、优秀社区书记、报到先锋党员、社区模范志愿者等一线力量“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为学员提供“接地气”的课程。聚焦课程好。精准制定“培训套餐”,根据机关年轻干部、中青年干部、社区两委干部等不同培训对象,按需配制课程表,形成“一班一定制”培训体系。分设“理论+实务+案例”三大提能板块,同时涵盖法律常识、沟通技巧、应急处突等数十项培训内容,全面覆盖干部培训需求。聚焦路线精。根据培训需求设计观摩路线,将街道党建综合体、星光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两河路社区年轻干部成长共享空间综合体等现场教学点统筹整合、串点成线,规划设计“理论+实践”培训精品路线,切实做到把“学校”办在“一线”。
多维度创新方式方法 帮助干部“加油充电”
“四练一体”锤炼硬核能力。直面矛盾“练”。通过让学员在群众接待大厅综合受理、分派转办、便民服务、法律服务等四个岗位上进行轮训,让干部在一线接待群众、直面矛盾。导师帮带“练”。充分运用“金牌”调解员、社区书记等师资力量,为每位学员配备专属“导师”,带领学员参与矛盾调解全过程,做到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学。研学互鉴“练”。邀请新区各镇街优秀司法所所长、矛盾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等一线“干将”,为实训学员介绍典型经验做法;定期召开内部研讨会,让学员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启发,最大化提升培训实效。宣讲演说“练”。打造“卫之魅影播厅”,通过运营“卫之魅”视频号,让学员参与幕后策划、台前录制、宣传推广,为群众普及法律常识、讲好法治故事,提高干部宣讲演说能力。
“五卫一体”拓展实训体系。依托街道“五卫一体”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延伸拓展实训场景。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卫有我”志愿服务,建立以年轻干部为主体的“青禾志愿服务队”,下沉社区一线,为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员参与“卫民哨”基层治理,在东方影都商圈等人流密集场所,参与一线执勤值守,体验现场接诉处置。此外,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卫平安”综合治理、“卫诚办”公共服务、“卫家亲”融合发展等基层治理工作,让其在治理一线进行多维度锻炼。
“多元考核”激励比学赶超。采取理论测试、案例模拟等方式,考察学员对矛盾调处专业知识的掌握。跟踪干部在窗口轮岗实践、参与实际工作的矛盾调处成果,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矛盾事件办结率等方面,对培训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和管理部门,作为干部评优评先、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为基层一线源源不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人才。
下一步,灵山卫街道将以打造新区干部矛盾调处实训基地为契机,探索建立干部培养常态长效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干部队伍。
(青岛西海岸新区司法)
责任编辑: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