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游如何避免被偷拍?被偷拍后该怎么处理?专业人士为你支招
贾涵宇 刘笑笑 来源:大众新闻
2024-09-30 14:41:35原创
近日,一博主揭露某民宿暗藏摄像头被围堵一事,使住宿业的隐私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关注。出行时遇到被偷拍的情况该怎么办?律师建议,一定要第一时间通过拍照、录像等形式固定证据,并立即报警。
国庆假期马上到来,许多人都安排了外出旅游。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关于“国庆出游如何避免酒店摄像头偷拍”等话题也多了起来。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提到了携带监控摄像头检测仪等方法。“我就专门去买了一个小的检测仪,也是图个心安吧,毕竟出门还是要多注意安全。”淄博的王女士告诉记者。
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记者搜索“监控摄像头检测仪”这一关键词,并随机进入一款售价百元以下的摄像头检测设备的网店。该网店客服告诉记者,最近该款检测设备购买数量较多,仓库会在下单后48小时左右陆续安排发货。
济南一家民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石家庄民宿摄像头事件后,确实会对其他民宿酒店带来一些影响。为了打消顾客的顾虑,他这几天正准备购买检测设备,“到时候也会放在前台,担心的顾客可以直接去前台借用。”
这位负责人说,为了放心,有些顾客会将标签贴贴到插座等位置处进行遮盖,这也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
记者注意到,在网络平台上,一些民宿为了吸引顾客,主动在网络上晒出自己购买的摄像头检测仪。一家民宿的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客人放心,本打算购买一个摄像头检测仪,每次客人离开后扫一遍,新客人不放心的话可以当着面再扫一遍。但是听说这种摄像头检测仪挨个房间扫描效率太低后,又立即购买了更专业的红外线探测设备。“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消除顾客的顾虑。”该负责人说。
那么,消费者在出游住宿过程中,一旦遭遇被偷拍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山东舜翔律师事务所部长王建华建议,如果在出行时遇到被偷拍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通过拍照、录像等形式固定证据,并立即报警。“消费者在入住期间,与酒店双方形成了服务合同,场所经营者有义务保障消费者的安全。”王建华表示,其中的“安全”具有两层含义,既有人身安全,又有隐私安全。若酒店未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若消费者在离开酒店后,发现自己有被偷拍的情况,可以用手机截屏、录屏的方式保留证据,或请公证机关公正。同时根据时间、地点等信息匹配自己的行程,锁定具体地点,形成稳定的证据链后,可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能会构成以下几种情况。”王建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的隐私空间内,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为严重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犯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王建华还列举了另一种极端情况,若不法分子将情侣、夫妻在入住期间的亲密行为偷拍、偷摄,并且将视频用于销售,谋取利益,则有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目前信息和技术的不对称,让不法份子有了可乘之机。”王建华说,目前偷拍已经形成产业链,不法份子的偷拍手段和工具都相当先进,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王建华建议,消费者在出行住宿前,可查找反偷拍的攻略,提前购买摄像头检测仪。入住后首先查看卫生间、顶灯之上、电视机后、电源插口等敏感位置是否有安装偷拍设备。“这对消费者来说,确实增加了无形的负担。”
偷装摄像头的屡禁不止,也在倒逼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王建华呼吁市场监管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对于住宿相关的经营场所,监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于偷拍器材生产、销售、购买的监管,多部门也要形成联动,共同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大众新闻记者 贾涵宇 刘笑笑)
责任编辑:张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