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张炜文集》:力量·光芒·芬芳
博览 | 2024-10-05 15:59:55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戊戌七夕节,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而是网购的《张炜文集》平装本48册(作家出版社2014年11月1版1印)在期待中终于到了。
沉甸甸的一大纸箱子,我吃力地抱到电梯里,再抱到办公室。关上门,锁上,一个人歇会儿,安静一会儿,年过半百的我激动得竟像小青年,心竟然有点慌。泡上武夷岩茶,静静心神,48卷1500万字的一套大书,属于我了。我该如何读它,面对它?尽管其中若干作品已经熟悉地读过另外的版本,可是还有许多是初晤。本想一本一本地有选择地购买,以不断地给自己惊喜,但反复考虑后,觉得还是一网打尽更科学,更系统、完整。
寒斋潜庐购藏张炜的书,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至今已有四十多册了,包括获茅盾文学奖的《你在高原》10卷精装本,以及《古船手稿》等,还是不全,不满足,应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人,学习这个人,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当代文学家,而且是一个有深度、有操守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对人和自然,对内心的思考、反省,太深邃了。我还想说一点被评论界忽视的领域,张炜还是理念先进的教育家。
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是否有点夸大或孟浪?一点也不。我从事教育行政、媒体、研究工作已经三十余年,35岁时破格晋升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员,后来被聘为正高三级岗位,深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努力倡导之,自感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判断力了吧。以我的认知,张炜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他当驻校作家,认真演讲,参加文化活动,接受媒体访谈,费心费力创办万松浦书院,设立张炜工作室……都是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当然,更多的是“文以载道”,他写小说、诗歌,还写了大量散文随笔,写了《楚辞笔记》《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等古典文学专著,他的作品具有相当多的教育特质,传道授业解惑。
仔细查验了4遍,先是数数是否有48册,再确定其中是否有重复的。忽然发现封面颜色略有不同,有两种,心中咯噔一下,不会是混入了第2次印刷的版本吧?再观察,发现图案有区别,小说类是一种,散文、诗歌类是另一种,这才释然,应是美编专门设计了两种。
先拆开几本的塑封,慢慢看目录,享受发现的愉悦。决定先选9种带回家。下个礼拜每天带几本回家,这是多么期待的日子!潜庐的书橱早就书满为患,一些书只能放在地板上,床底下,阳台上等。这就要将书橱上的一些书下架,腾出空间给《张炜文集》。
许久没有一次购买这么多册数、字数的一套书了。已购存的《叶圣陶集》《毛泽东文集》《汪曾祺文集》《孙犁文集》《峻青文集》《王学仲文集》《黄裳文集》等,都没有这么多册数,其中最多的是《叶圣陶集》,二十余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在东图大楼购得《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六十多册,好像花了二百多元,两大包书,我用自行车带着回家,路上下了雨,未带雨具,便把上衣脱下来盖着书,别把书淋湿了,淋湿了我不要紧。惭愧的是,这套大书一直未读,只是当时浏览了部分书的序言、后记,竖排繁体字对于我是一种阅读障碍,虽然我是中文系毕业,虽然喜欢中国古典文学。
在意志消沉的时候,在心情沮丧的时段,看看这一排壮健的48册书, 精神会壮大起来。张炜的书耐读,读起来难免吃力,这是因为纯文学的品质高,语言密度大,内核密度大。虽然难读,但更需要读,一遍一遍地读,因为有思想的力量,理想的光芒,文学的芬芳。
张炜为何能达到这样的高境界?我的理解有四点:一、禀赋不凡。这是上天赐予的。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三、超强的终身学习能力与实践(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合成创新能力等),使他拥有深厚的中西贯通的文化背景。这是后天建构的。四、对文学精神的深入骨髓的理解和把握。
作家出版社设计的专门用于存放这套书的纸箱已经破损了,我仍然珍惜。用手机拍照留念,再剪存印有书名的一面纸板,像书一样珍存。
(徐明祥 )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