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党报联动|蟠龙梆子,老戏曲唱出新舞台
点睛·16市 | 2024-10-03 22:41:44原创
赵国陆 来源:大众新闻
“明天演两场,白天在养老中心,晚上到柳桥峪……”10月3日,济南市钢城区蟠龙梆子剧团团长韩克给主力演职人员下通知。
“好嘞!准时到。”丑角李嵘伟正在自家牛圈里忙着喂牛,地里的4亩花生玉米已经收完,闲时还到附近工厂打零工,但只要戏服一上身,登台就活脱脱的大反派。
正在济南一家饭店打工的李凤芹在电话里答应,晚上赶回钢城,不会耽搁第二天早上的彩排。韩克的这个剧团清一色的农民,养牛户、拖拉机手、兽医……因为共同爱好——蟠龙梆子聚到一起,只要剧团有演出,撂下手里的活计就来了。
20公里外,全国文明村柳桥峪村的村支书李永奇已经安排收拾好了村里的百姓大舞台,通知村民4日晚上看《墙头记》《王小赶脚》等经典老戏。
韩克忙着做好演出前各项准备,从国庆节到重阳节,要连续演10场,送戏进农村。
10月3日,韩克在忙着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蟠龙梆子有300多年历史,是源于鲁中地区的一个小众民间戏曲。最初是钢城区下陈村自发组织的庄户剧团,散了重组,组了又散。2004年,剧团又要吃“散伙饭”,年轻的韩克不服气,接任团长,再次白手起家,没设备、没名气、没演出,从演一场每人5块钱开始干。在坚守和探索中寻求自救,韩克带领剧团用一台DV机自学拍摄剪辑,把线下没落的老戏曲拍成影视作品,在线上竟然走红。到目前为止,这个农民剧团陆续拍出30部“龙标”电影,在农村数字院线的放映量接近100万场,有的作品走出国门,获得国际大奖。地方小戏种走出了一条戏曲数字化、作品平民化、传播国际化的文化“两创”之路。
蟠龙梆子《墙头记》演出现场。
“有梦想,去奋斗!”这是韩克的微信签名,他认为农民也要有梦想,作品不能比人差。9月12日,蟠龙梆子剧团和山东艺术学院联合推出的戏曲电影《针绣情缘》迎来首映,展现当地非遗“靳氏针绣”的独特魅力。
“走出去”与高校、专业院团合作,“沉下去”挖掘培养草根人才。9月28日,钢城区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上,6名小学生登台表演了地道的蟠龙梆子曲目,赢得阵阵喝彩。这是韩克推动“非遗进校园”挖掘培养小演员的新成效。蟠龙梆子逐渐焕发新活力,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时俱进,将廉洁文化与戏曲电影结合,创作了五部曲以及20多个作品;围绕乡村振兴,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国庆节前新作《有事好商量》登台演出。眼下,韩克又开始拍农村的传统手艺纪录片,如花馍馍、煎饼等,通过原生态记录,讲好新时代的山东故事。
(大众新闻记者 赵国陆 济南日报记者 韩霄鹏)
责任编辑:刘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