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的方向“改”,兖州“群众心声”转化为文明新风

来源: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2024-10-09 09:59:58

点击这里播放

近日,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杨家村周老太太去世,从给亲戚报丧到送老太太入土为安,整个过程简约而不失礼节、薄葬却彰显孝道。“这在俺村已经形成了风气,喜事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丧事能简就简、讲究厚养薄葬。”杨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勤表示。

村里志愿者在幸福食堂为老人帮厨做饭。

这事儿还得从2017年说起。杨家村只有100余户300多口人,别看村子小,群众的闹心事儿却不少。比如红白喜事上,彩礼、份子钱节节攀高,更让群众胆怯的是相互攀比。同样办喜事,张家的酒席标准不能比李家低了,否则怕丢了面子,村里人笑话;在置办丧事上,花圈、挽联、披孝衣戴孝帽等传统无可厚非,但纸扎的“别墅”“汽车”“电视机”应有尽有,吹打班子、过度的烟酒待客标准一家比一家高,说个“不”字还怕被人看成不尽孝道,给丧主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其实,群众对此也议论纷纷,对红白喜事中的陈规陋习早已深恶痛绝,从心底期盼着改改花钱买面子、相互攀比的坏风气。

自2017年春天开始,兖州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移风易俗改革行动,改革目标直奔群众呼声和心声,各村纷纷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选出了红白事帮办员,把红白喜事置办标准纳入“村规民约”。一连串的组合拳遏制住了红白喜事中比排场、好面子的不良风气。“但是,陈规陋习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掉的。带着问题的方向改,顺应群众呼声,把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治理,从源头上解决群众思想观念和不良习惯,以个人品德带动家庭美德,以良好家风带起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大安镇党委书记杨广喜表示。

“爱心来敲门”为老人送温暖。

从2022年4月起,兖州区以建设“端信兖州”为抓手,在全区城乡实施美德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大安镇当年就实现了“美德信用积分”体系管理全覆盖。具体操作中,兖州区将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等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全部纳入“信用制积分管理”,以村(社区)文明实践站为主体,设立积分榜,定期公布积分结果,群众以积分多少到“信用超市”兑换物品,并作为个人年终评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兖州好人”的重要依据。

说起“美德信用积分制度”改革,杨广喜侃侃而谈。他说,通过信用积分,把一家一户的事变成了全村、全镇的事儿,全民自觉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争着当志愿者、做新乡贤,久久为功,形成了乡村文明新风尚,基层群众工作也更好做了。

“在丧事上,红白理事会就提醒事主,谁家想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是要扣信用积分的,积分榜上要是垫底,全村人见了脸面上更难看。就这一招直接杜绝了村里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刘志勤笑着介绍说,俺村的红白喜事都定了个大致标准,不能出格,群众都盯着。大安镇有位富商,因为一直在外地忙生意没能在老人跟前尽孝。老人去世后,他非常内疚,想多花些钱尽孝心,但“村规民约”有标准,更有“信用积分”这个硬杠杠,于是就简就省办了丧事,事后一算账竟省下2万多元钱,他把省下的钱全部捐给了村里做公益事业,其行为带动了广大村民的思想觉悟,厚养薄葬、奉献爱心成为新风尚。

10月7日一大早,在村妇联主席晏娟的带领下,杨家村7名妇女和志愿者准时来到孤寡和困难老人家里,帮助老人拾掇房间、吃饭喂药,照顾老人生活。类似这样的“为老”服务,杨家村坚持了多年,这也为兖州成功实施美德信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改革提供了注解。如今全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兖州好人”不断涌现,文明乡风“遍地开花”。

表彰村里“好媳妇”“好婆婆”。

“美德信用积分小改革,带来村风民风大提升,我们尝到了甜头,将把这一改革成果不断孵化,延伸拓展至各个阶层和领域,让更多的‘群众心声’转化为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杨广喜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王洪玮 孔丽丽)

责任编辑: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