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县”潮流下的小城机会
文化观察 | 2024-10-10 09:25:44原创
石念军 来源:大众新闻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再次确认了一股新兴的旅游潮流:“奔县”时代。
根据国内主流旅游平台的酒店预订数据显示,节日期间预订增幅最高的是三线以下的小城和县城。显著的例证是,一些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0%。另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41.19%、35.18%。与此相对应,“人少”“小众”“反向”成为国庆期间搜索热度蹿升幅度最高的词汇。
“奔县”潮流的兴起,宣告了旅游消费新常态的到来。这个潮流缘何兴起?
综合而言,看似偶然出现的旅游消费新趋势,实际暗藏了诸多复杂的因素。
首先是社会心理上。伴随城市化的高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读书就业等高度聚集在中大型城市。而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同质化现象和年轻人的“城市移民”心态,容易让他们普遍产生寻求差异的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到度假市场上,弃大城市而择小城也就成为一种不难理解的共性选择。
其次是消费行为上。城市的规模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竞争的聚集化。大城市往往预示着常态化的竞争氛围。久居于此,生活成本、居住负担、工作压力等,都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真实存在。在假期这种有限的时间里脱离城市氛围选择小城甚至是乡村,实际达成了一种天然的“消费疏解”——以更小的代价实现最大化的满足。对于长期在城市承压的年轻人而言,这种诱惑显然是无法抗拒的。
再者是群体思维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性、自由和独立,相对而言,不再简单盲目地追求大城市的繁华和物质享受,而更加注重自己真实得到的东西,更加注重自我体验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相对“偏门”的小城,在“不卷”中享受短暂的舒适与安宁,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小城市相对低廉的消费水平和高性价比,让年轻人得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还有就是小城自身的特色。相比而言,小城自有自我的特色,并且天然带有相对独特而少为人知的色彩。无论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都能给予游客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诸如我们所熟悉的淄博,就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接踵而至。
“奔县”潮流的兴起,对年轻人而言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对于以县城为代表的小城而言,则是一拨难能可贵的机遇。
重要的不是感叹潮流的突变,而是抓住潮流突变所带来的机遇。那么,对于小城而言,怎样才能抓住这一波“泼天的富贵”呢?
首先要立足自我,强化特色。历史文化上,要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诸如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名人传记等,通过建设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街区等方式,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自然资源上,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山水、湖泊、草原等自然风光资源,开发徒步、骑行、摄影、露营等旅游项目,打造互动性、体验性强的生态旅游品牌,让年轻人融入其中。
其次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特别是文化创意层面,要结合小城的文化特色,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如手工艺品、艺术品、纪念品等。以实用性的展现,增进游客对小城的直观了解和形象记忆。再就是依托小城资源,举办特色文化节庆活动、民俗表演、手工艺展示等,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小城的文化魅力。
再者是加强品牌塑造与传播。当前,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小城要想突出重围,形成差异化消费牵引,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品牌形象输出。其必经之路就是要制定统一的城市品牌形象,包括标志、口号、色彩等。以此体现小城的文化特色和旅游定位,让游客一眼就能记住。同时善于整合主流媒体资源,形成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品牌内容输出,切实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口碑传播。在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旅游服务保障的同时,要格外注重游客的口碑传播,以优质的旅游服务为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以实时可溯的游客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升旅游品质。
客观而言,“奔县”潮流带给小城的机会,其实不单单局限于“泼天的富贵”,也在于自身公共服务的提升。对小城而言,这一层面的服务升级可能是更重要的。
首先,“奔县”现象为以县域为代表的小城经济直接注入活力。不难想见,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县域内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产业都将得到加持,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增长。
其次,“奔县”现象为基层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机会。以县域为代表的传统小城经济往往以农业为主,而“奔县”现象则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县域经济逐渐从单一的农业向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提高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而且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奔县”现象为小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就业密集型产业。旅游兴则岗位兴。类似导游、司机等服务岗位的需求增加,必然会提供相应的就业需求。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将直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奔县”现象直接提升小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和社交媒体的传播,目标区域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和特色美食等必然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和推广。这不仅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还将有效提高其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奔县”现象可以有效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很简单的例子,为了应对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区域政府必须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将直接推动县域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言,“奔县”不只是一股消费潮流,更是一次小城突围的时代机遇。谁能抢先抓住这一趋势,谁就能抢先受益于此。尤为难得的是,这份收益,将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
(大众新闻记者 石念军)
责任编辑:石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