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穷兵黩武:汉武帝刘彻的铁血一生(5)
文化观察 | 2024-10-16 06:40:00原创
武宗义 来源:大众新闻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昏聩悔悟的晚年
刘彻一生,视他人,甚至自己妻子儿女的性命如草芥,对自己却视若珍宝,一心长生不老。
几乎终其一生,他巡游无度,更不惜血本起台阁造高楼以求仙问道,甚至为了所谓的汗血宝马和朝廷威严,劳师远征,对远在西域的大宛国两次发动战争,多少人这一去再也没能回家……
关于武帝求仙问道、希望长生不老的荒唐事,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纪》中有详细记载,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翻看一下。
虽然他很虔诚,但也许神仙们看他太过闹腾,太过伤天害理,所以狠狠教训了他一把。
公元前89年春天,刘彻亲赴东莱海边,计划渡海寻找仙山,大臣们苦苦劝谏,刘彻根本不听。
关键时刻,老天亮了“红牌”,一连十几天海上狂风呼啸,海水鼎沸,天昏地暗,根本无法撑船出海,刘彻万般无奈,只得灰溜溜离开。
半路上,雍县传来消息说,当地天气晴朗却传来三次像打雷一样的声音,接着天上落下两块陨石,色如黑漆。
当年三月,刘彻在钜定县亲自耕田、幸泰山、修封……之后,于当月二十九日在石闾山祭祀地神,在接见群臣时,汉武帝第一次低下了头说道:“我自从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从今以后,凡是伤害百姓,靡费国家财力的事情,一律禁止。”随后,刘彻又采纳大鸿胪田千秋的建议,将所有为等候神仙降临的方士们全部遣散。
从此以后,刘彻常常对大臣们感叹说:“我以前愚昧迷惑,受到方士们的欺骗。天下哪有神仙?全都是胡说八道。最多节制饮食,服用药物,少生点病罢了。”
同年,汉武帝刘彻下《轮台诏》,否决了大臣桑弘羊等人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建议,并对派遣将军李广利远征匈奴之事表示了悔恨之情。
轮台诏,虽然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罪己诏”,但却昭示着刘彻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基本摒弃了以往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的铁血政策,由“武”转“文”,与民休息,从而将“刘彻号”马车从失控的悬崖边扯回了安全地带。
当然,除了神仙们“不待见”,对刘彻教训最严重的当属“巫蛊之祸”,笔者以为,这是他最终转变施政方略的最根本动因。
有句话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刘彻喜欢求仙问道,一些沽名钓誉之徒以及宫廷内外希望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人,便上下其手、内外勾连,再加上公权力推波助澜,以至于在武帝末年制造了一批又一批惨绝人寰的大案要案。
所谓巫蛊,本是一种厌胜术,当时的人认为请巫师祠祭或者用桐木偶人埋在地下,再诅咒所怨恨的人,被诅咒者就会有灾难。
这本是民间“邪术”,但被权力加持后,引发了无穷灾难。
最先引进此邪术的是“金屋藏娇”的女主角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
阿娇起初“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惜不能生育,前后花了9000万钱也没有“开怀”。再加上她生性骄妒,一副大小姐做派,逐渐被刘彻冷落,转而宠爱新欢卫子夫。
阿娇得知后,数次寻死觅活,眼看效果不佳,于是请来一个叫楚服的巫人希望用“妇人媚道”之术和诅咒再享圣宠。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刘彻得到密报后,勃然大怒,下令侍御史张汤一查到底。此案最终牵连300多人被杀,阿娇被废黜皇后位。
但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从此之后,巫蛊就像一个幽灵,在西汉皇宫里游荡,一个又一个大臣及其家族被无情吞噬,危害所及,连皇后和太子也未能幸免。
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巫蛊之祸始于公元前92年,此时,距汉武帝刘彻去世还有5年。
现在看来,巫蛊之祸最大危害在于,它超越了西汉建国以来内斗(基本)不出宫的老传统,犯了扩大化错误,最终酿成全国性灾难。
而祸端的起因与一个莫名其妙的男子有关。
话说前92年夏天,刘彻住建章宫,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见此人举止怪异,刘彻下令追捕,男子弃剑而逃,从此“神隐”。刘彻大怒,下令处死了门侯。史书说,巫蛊之祸始起。
当年冬十一月,汉武帝征调三辅地区的骑兵对上林苑进行了地毯式搜查,同时下令紧闭长安城门进行搜捕,这样闹腾了十一天后,才解除戒严。
但这成了刘彻的一块心病,结果被人利用。
首先“撞枪”的是卫皇后的姐夫、时任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他在接替父亲做太仆期间,骄奢不法,擅自挪用北军军费1900万钱,被逮捕入狱。
公孙贺心疼儿子,看到皇帝正诏令全国紧急追捕阳陵大侠朱安世,于是主动请缨抓捕朱安世,以此为儿子赎罪。后来,朱安世落网,但他却阴恻恻笑了说:“丞相要被灭族了”。
这项在外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朱大侠却轻松做到了,那就是“借刀杀人”。
朱大侠在狱中上书说,公孙敬声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并和阳石公主私通。
第二年春正月,公孙贺父子下狱而死,并被灭族。
大约三个月后,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卫皇后的弟弟、即抗匈名将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作为同案犯被处决。卫氏家族从此退出权力中枢。
而这仅仅是这场人肉盛宴的“开胃菜”而已,更大的悲剧正在酝酿……
话说武帝刘彻16岁登基,但直到29岁才有了第一个子女,即后来的戾太子刘据。
“老来得子”的刘彻对刘据宝贝得不得了。但刘据长大后,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汉武帝也犯了高祖刘邦的毛病,觉得太子“不类己”。再后来,刘据的弟弟妹妹们陆续出生,刘据母子被渐渐冷落。
而与此同时,朝中大臣也分成了两派,宽厚长者都拥护太子,而深酷用法的酷吏和奸邪之徒则联手诋毁太子。尤其是卫青去世后,卫皇后和太子没有了靠山,这些垃圾便开始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竞相构陷太子。一些人案发后被杀,但构陷者仍前仆后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构陷太子的人如春风野草,追根溯源罪魁祸首还是刘彻。
(未完待续)
国学经典欣赏: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大众新闻记者 武宗义)
责任编辑:杜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