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之渠润胶东|引黄济青渠首:留泥沙飞鸟翔集 送清水润泽万家
方垒 来源:大众新闻
2024-10-22 11:22:50原创
10月21日下午,由山东省水利厅指导,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主办的“沿着水网看山东”引黄济青工程通水35周年媒体采风团来到首站滨州博兴县,见证引黄济青渠首段工程变迁。
作为国家“七五”期间的重点工程,引黄济青工程主要是为解决青岛市及工程沿线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而投资兴建的大型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打渔张引黄闸是引黄济青工程的源头,也叫渠首。1989年11月25日工程建成通水,滚滚的黄河水从打渔张引黄闸流入,开启它的胶东调水之旅。
“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是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山东省第一个大型灌溉工程,是昔日黄河之‘害河’变今日之‘幸福河’的重大实践成果。”博兴黄河河务局局长王海林介绍,打渔张引黄闸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的取水工程,于1956年3月开工,当年11月建成引水。后因黄河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1981年在原闸后改建桩基开敞式水闸,共6孔,设计流量120 立方米/秒。2017年,为消除病害隐患,启动打渔张引黄闸除险加固工程,在原有两闸之间再建一处新闸,同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开始引水,新闸共6孔,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66.4万亩。随着新闸落成使用,形成了“三闸并立齐飞潮,引水东去共听涛”的景观。
位于打渔张引黄闸下游的打渔张泵站,是引黄济青工程的第一级泵站。“受黄河水情变化以及多年泥沙淤积等因素影响,靠自流引黄稳定性不高。”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滨州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希健告诉记者,为提升渠首引黄能力,2018年6月开始兴建打渔张泵站,2021年12月竣工验收,引黄供水能力有了更加可靠的保障,有效保障胶东地区用水需求和用水安全。
然而,黄河水含沙量大,沉沙就成了引入黄河水之后的第一道工序。“每年引黄河水的同时,要沉淀泥沙30万立方米到50万立方米。”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博兴管理站党总支书记、主任孙吉刚介绍,黄河水进入沉沙池以后进行自流沉沙,通过6公里的沉沙池沉淀,把泥沙留给自己,把清水送往下游。同时,依托渠首沉沙池,当地还建立了总面积360公顷的引黄济青渠首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现有保护鸟类14目34科79种,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区域内水资源稳定无污染,植被丰茂,吸引了白鹭、苍鹭、黑翅长脚鹬等众多珍稀鸟类在此栖息繁衍,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一渠清水通南北,一条渠道贯东西。位于引黄济青打渔张引黄闸下游31公里处,上接引黄济青工程输水河,下接小清河分洪道子槽的北堤涵闸,是胶东调水与南水北调量大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唯一一处明渠汇流点,也是省内知名的黄河、长江两水交汇处。2015年底,南水北调工程建成投运后,历史性的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的科学联合调配。“从今天实时调水实况来看,长江水约11个流量,黄河水约30个流量,合起来大约40个流量意味着一天向下游输水35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60万个家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张希健说。
目前,引黄济青工程已平稳运行近35个年头,累计引水超过131亿立方米。近年来,滨州段工程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水源枢纽,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防洪功能、社会功能、水源功能,守护着胶东地区的水源安全,在调好水的同时,每年还为博兴县提供农业灌溉用水约1500万立方米。如今的胶东调水工程滨州段已建设成为一条集防汛抗旱、水岸景观于一体的生态之河、活力之河、形象之河、经济之河。
(大众新闻记者 方垒 摄影 侯振鹏)
责任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