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之渠润胶东|引黄济青潍坊段:三水汇聚,数智赋能送上“发展水”
方垒 来源:大众新闻
2024-10-23 10:37:16原创
一渠清水向东流,润泽胶东大地,为沿线水资源优化配置、河湖生态环境改善、产业转型与发展注入新活力。10月22日上午,由山东省水利厅指导,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主办的“沿着水网看山东”暨“35年再出发·黄金之渠润胶东”引黄济青工程通水35周年媒体采风团走进潍坊。
引黄济青工程在潍坊的第一站是宋庄泵站,也是整个工程的第三级泵站。“泵站共设置主机组7台套,调节机组2台套、增容机组5台套,目前最大流量可达38立方米/秒。”省调水中心宋庄泵站所副所长刘晓哲介绍,通水35周年来,泵站累计过水量89.18亿立方米,实现了零事故运行,为当地和下游沿线送去解渴水、发展水。
位于潍坊的山东大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深受其益。“前些年一直受水资源匮乏的影响,很多好的项目不能达产。”大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工作部部长袁延涛回忆道,2010年公司筹建的60万吨氯碱项目及热电联产项目,都是耗水大户,年用水量约700万方,园区供水单位供水能力无法满足项目的生产用水量。“在省调水中心寿光站的积极帮助与支持下,公司同胶东调水达成取水协议,于2012年11月开始供水,解决了企业的用水瓶颈,保障了公司项目建设完工后产能达产。2012年公司工业总产值11亿元,到了2013年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5亿元。”袁延涛告诉记者,2012年至今,公司每年从胶东调水取水量380万立方米左右,约占公司年用水总量的60%,累计取水量已达5000万立方米。供水价格也低于其他水源的价格,每年节约水费达1100余万元。
通水运行35载,昔日老牌调水工程正在旧貌换新颜。上午10点,位于王耨泵站的自动巡检无人机准时开启机巢,启动一天的工程自动巡检。“每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巡检一次,系统接入智能识别算法,可以监测人员车辆入侵、漂浮物、火灾等异常情况,并将告警信息推送至系统及值班人员,强化工程运行安全。”省调水中心昌邑管理站主任田鸿芝说。
如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引黄济青工程调度装上了“智慧大脑”。昌邑明渠段工程作为数字孪生引黄济青工程的五大试点之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构建了明渠智能联合调控系统,集成了智能调度、设备监控、视频监视、无人机巡检等功能,调水效能、控制精度和安全运行率不断提升。
“明渠试点段长度30公里,连接黄水东调、战略水源地等省级水网工程,涉及水源切换、精准分水、应急行洪泄水等多种复杂输水工况,为全线调度中枢,是保障向青岛、烟台、威海方向供水的关键所在。”省调水中心潍坊分中心昌邑管理站主任田鸿芝介绍,目前试点已实现了泵、闸的联合优化调度,能够针对不同的供水需求,根据上级调度指令,调用模型,结合感知数据,制定梯级闸群调度方案,并向各闸门下达指令。系统可以实时映射闸门动作、水情变化,能实时跟踪指令执行偏差,滚动调整闸门开度。与传统的人工经验确定开度的方式相比,闸门控制的精准度提升、调整频次降低,极大地减少了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了从“信息化”至“智能化”的跨越。
一渠清水润胶东,在宋庄分水闸,滚滚黄河水兵分两路,一路流向青岛,一路流向烟威。省调水中心潍坊分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于德光介绍,作为山东现代水网的重要枢纽工程,宋庄分水闸是我省引黄济青、胶东调水、黄水东调三项重大引调水工程的唯一交汇“结”点,也是我省现代水网“一轴三环”中胶东半岛片和淮河流域片的交汇点,上游承接南水北调、引黄济青、黄水东调工程调引的黄河水及长江水,下游分南北两线承担着向青岛、烟台、威海调水的任务,是位于“纲”上的“结”点,位置极为重要。
在潍坊,引黄供水的效益日益凸显。于德光介绍,截至目前,引黄济青工程已累计向潍坊市配水13亿立方米。特别是在2014年—2018年,潍坊遭遇严重旱灾,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分中心积极协调水源,向受灾县(市、区)应急调水8.96亿立方米,连续两年被评为“支持潍坊发展突出贡献单位”。2024年潍坊夏灌形势严峻,分中心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350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指标,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作物抗旱需求。
(大众新闻记者 方垒 摄影 侯振鹏)
责任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