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平台,五维五融合,鲁东大学构建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协同育人新模式
来源:大众新闻
2024-10-25 15:13:3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鲁东大学坐落在胶东半岛、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烟台,一直以来饱享了黄河文化、齐鲁文化和胶东文化的厚重滋养,始终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自身重大使命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聚焦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以校地、校校协同创新为抓手,一核四平台,五维五融合,打造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形成“产、学、研、医”全链贯通、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一核四平台,为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协同育人奠定基础
(一)成立黄河流域联盟,打造协同育人平台
自2021年以来,围绕促进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产业发展,学校积极与黄河流域生物医药相关高校对接研讨,探寻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路径。2023年8月,在全国生物制药分委会主任委员、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指导下,学校牵头组织沿黄九省区39所开设生物制药专业的高校在鲁东大学召开“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筹备会议,围绕整合共享黄河流域办学资源、创新野外实习和实践教学模式、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协作、构建契合黄河流域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赋能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人才培养、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2024年7月召开了“共同体”成立大会,39所沿黄高校齐聚烟台。会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力实现沿黄省区生物医药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产教融合、育教融通,加快形成“教育、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开放创新生态。
(二)对接黄河发展战略,打造思政育人平台
学校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黄河流域各地区独特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建设一流思政“师资、课程、教材及教育教学基地”,强化生物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群融贯课程思政功能,打造“卓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一流“专业、课程、研创师资、实训实践基地”以及校际共育平台、第二课堂、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卓越”专业素养及综合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起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协同育人新格局。学校充分发挥生物科学与生物制药专业2名全国人大代表、4名山东省突贡中青年专家、60名博士为骨干力量的师资优势,生物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以及生物制药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核心专业条件优势和13个高水平学术团队的科研优势,强化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全国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全国优秀班集体、山东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和自主设计开发的“红色教育馆”等思政育人优势,打造“基因育德、绿叶育情、实践育技、合作育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育人全过程,发挥思想引领,构建高质量育人载体。改革发展典型经验获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三)建立野外实习联盟,搭建育人数字平台
学校强化教学方式改革,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滨海生态资源调查和野外实习联盟。开发联合实习虚拟仿真平台,利用远程实景技术构建远程实境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场域,与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以及黄河流域生物医药高校联合打造国内一流人才培养实习体系。构建信息技术赋能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开设了12门数智课程、AI+课程,营造开放、智能、泛在的智慧课堂环境,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沉浸式教学和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等教学场景应用,为沿黄高校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供了载体,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缓解了黄河流域高校“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打造了国内最大无边界教育体系,构建了合作共赢的育人生态系统。
(四)完善体制机制,搭建资源聚合平台
学校形成了“一体一部一站一规划”“四个一”体制机制:“一体”——建立了“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同体”;“一部”——成立了“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临时党支部”;“一站”——建立了“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党建工作站”。“一规划”——学校成立了服务黄河战略领导组织机构,制定了《鲁东大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 年) 》。
二、五维五融合,为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协同育人注入动能
学校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黄河流域各地区独特的人文资源和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五维五融合,真正实现党建思政理念共通、办学资源条件共享、人才培养路径共联、产教融合协同,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典范。
(一) 打造方向之维,在育人理念上深度融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新使命,聚焦“精准思政”理念,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鲁大”样本,赋能和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整合39所高校优势资源,定期协同开展黄河文化社会实践调研、黄河青年守护行动、黄河中草药联合调查、滨海野外联合实习、跨校实践教学和科研协作,积极对接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思政课开在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培养师生家国情怀,开拓思想视野,增强协同创新和联合探索精神,提升自觉服务社会和国家需求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联合开展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育人路径探索与研究,编著《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育人党建与课程思政特色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在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相关高校交流推广。
(二)打造合作之维,在汇聚资源上深度融合。
深挖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融入专业教学,在建构黄河文化课程思政新体系上精准联动;深入挖掘黄河精神文化内涵,联合制定符合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办学特色的人才培育方案,在构建“五育并举”思政育人“黄河范式”上精准联动;聚焦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在打造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上精准联动。联合域内高校联合打造开放共享科技创新实践平台,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科技创新项目,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打造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新引擎。
(三)打造特色之维,在创新育人途径上深度融合。
聚焦“双卓越”一流人才(卓越思想道德品质和卓越专业综合素养)培养,进一步加强沿黄流域生物医药高校战略协同,打造“1115”工作体系,即坚持立德树人核心,突出“生物医药+大健康”工作特色,以“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为建设路径,把握“课程思政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教材编写,产教融合”五个着力点,共同探讨制定“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人才联合培养方案”和《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数字化生物医药专业教材》,打造“卓越”专业素养及综合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打造双创之维,在推进产教协同上深度融合。
聚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科技创新项目,以“强化精神意识,搭建知识结构,提升技能技巧,夯实能力素养”为主线,联合域内高校采取“思政引领+创业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方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联合打造开放共享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高校与企业发展空间。共建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实现域内平台资源共享。根据沿黄九省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优势,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建立生物制药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打造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新引擎。
(五)打造模式之维,在产教融合新形态上深度融合。
聚焦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发挥黄河中下游生物制药企业优势,以产业学院为依托,将生物药物“发现—研发—转化—生产”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开展行业人才需求及行业发展分析,推动形成“产、学、研、医”全链贯通、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生物制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黄河流域教育、科技、人才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每年联合开展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企业人才交流洽谈活动,促进高质量人才加盟黄河战略;打造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推动校地双向奔赴,助力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成果特色影响广泛
学校围绕黄河流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多校联合、多维推进、创新驱动、协同育人”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联合四川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8所高校,联合开展水禽重要疫病免疫防控新技术研究,成功申报“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了国内领先的宠物传染病防控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联合新乡医学院、山东航空学院等高校组成“拨浪鼓”黄河文化考察团、“萤火虫”黄河支教团、“黄河韵·山东情”黄河青年守护行动实践团常年服务在黄河流域,5次获评省级社会实践服务团队。
以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国人大代表王晓洁教授领衔的“特医食品研究团队”,研发出20多款特医食品实现成果转化,获得10项授权发明专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1项,帮扶4家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累计获得成果转化收益2000余万元。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国人大代表邹宁教授联合济宁学院、滨州学院等高校科研人员为无棣县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多个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无棣鲁东大学海洋研究院”,培育无棣藻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现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滨海生态科研”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开展滨海生态资源调查和野外实习,打造“全国高校滨海生态资源调查和野外实习联盟”。学院“黄河支教博士服务团”对接滨州市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微藻产业发展综合利用盐碱地和沙漠碳中和课题研究,在滨州等地区建设负碳经济示范区。赴“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开展海藻碳储量实地调查,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学院对接史丹利集团、齐鲁制药、鲁南制药等沿黄农业科技和生物医药科技企业,赋能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项课题获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学校积极引导优秀毕业生到黄河流域就业创业,支持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近20年来为服务黄河战略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300余人。
学校近四年出版《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调查与研究》等著作5部,《生物化学》思政教学在“新华思政”平台展播,《“五式”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新范式》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立项,“构建‘八维八行八同’党建业务融合新范式”入选山东党建云平台党建品牌榜,为深入推进黄河文化融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协同育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光明网、新华网等媒体30余次专题报导,中国教育报连续2篇专题报导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经验。
(作者 王全文)
责任编辑:吕继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