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十二时辰·沿黄九省区蹲点记|这处黄河断面见证“鲁豫之约”
行动派 | 2024-10-28 06:33:25原创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今年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携手沿黄省级党媒以及山东16市党媒发起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记者选取万里黄河的九个标志性点位,蹲点十二时辰,以小见大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变。本期报道,“行走黄河”记者走进河南濮阳,蹲点刘庄,了解“鲁豫之约”背后的故事。
每个月的15号左右,河南省濮阳县环境监测站化验员张兆锁都要和同事去一趟鲁豫交界处的黄河刘庄国控断面,人工取水样,监测水质状况。
在这里,可以见证“鲁豫有约”。
2021年,山东、河南两省签订了一份特别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由此开启了我国省际间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共担共享的新篇。今年,“鲁豫有约”再度“续约”。协议上规定的数值监测点,就是刘庄国控断面。
如何保护“一河净水”?“行走黄河”记者走进河南濮阳,蹲点刘庄,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行走黄河”记者在黄河刘口浮桥上的合影。(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供图)
“数值都中,都中!”
10月17日早上8时,从濮阳市区出发,开车跑了一个多小时,穿过市区、国道和乡间小路,到达黄河刘口浮桥旁。
这里是刘庄国控断面,它是豫鲁两省的跨省界水质监测断面,也是濮阳市在黄河上的出境断面。
浮桥上,豫J、鲁R牌照的车辆来往驶过。“浮桥这端是河南濮阳习城乡,另一端就是山东菏泽牡丹区了。黄河就是从这里,由河南流向山东。”濮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李世博说。
刘口浮桥每月都会迎来至少四拨采样人员——生态环境部每月来取水样检测,河南当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每月也会多次前来采样进行水质监测。
上午9时30分,一停下车,张兆锁和同事李红伟就从车上搬下大大小小的采样器具,有便携式水质测定仪、冷藏箱、一筐采样瓶、采样桶和水质采样器等。
根据要求,断面宽度100米至1000米之间,需要3个采样点,然后将3份水样混合。“你看,浮桥这头水流比较急,这里水也比较深。”走了约100米的距离,张兆锁选好了第一个采样点。他们走到浮桥护栏外的平台上,将系在绳子一端、容量为2400毫升的水质采样器抛下,打捞上满满的黄河水。
河南省濮阳县环境监测站化验员张兆锁(右)与同事在刘口浮桥上进行水质采样。 (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报道)
从三处不同位置打捞上来的水,倒入采样桶混合后,桶内的黄河水呈半浑浊状态。张兆锁打开便携式水质测定仪,现场测定水样的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指标。“水温20.4℃、pH值8.432、溶解氧9.06mg/L……”一个个数值测出,张兆锁记录在水质现场监测记录表上。“数值都中,都中。”他用河南话说。
现场监测完,他们将水样加入不同的试剂分装,立即起程送往濮阳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进行21项监测因子分析。
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这些年来,一个个数值的变化,让张兆锁直观地感受到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现在不仅增加了现场监测,实验室的监测项目也更全面了,21项监测因子的数值都在不断向好。”他自豪地说,“从2020年以来,黄河出豫水质连续达到Ⅱ类,水质状况为优。”
监测黄河水,用上无人机和“智慧大脑”
黄河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被“收入”王信增的无人机镜头里。
“这么多雁鸭,壮观!”10月17日中午11时,在刘庄断面附近进行例行巡河的王信增,从无人机传回的视频画面中看到,成群的雁鸭在黄河上空振翅飞翔。黄河滩涂上,也停留着几只正在觅食的白鹭。
濮阳市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高级工程师王信增在操控无人机巡河。(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报道)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雁鸭!”王信增有些兴奋,“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鸟在不断出现,黄河的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王信增是濮阳市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中心的高级工程师。从2019年开始,他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河。
“有些排污口非常隐蔽,人工巡河可能无法发现,且河岸太长,人工排查效率低。”王信增曾做过一个实验,人工巡河如果要想看得仔细,20分钟顶多能走1公里;而使用无人机11分钟就能巡查8公里,且拍摄的视频、位置、飞行高度、时间等信息会自动上传至后台,便于逐帧对比、分析。
今年,鲁豫“续约”,将水质考核周期由年均值调整为月均值,还增加了总氮指标,水质考核更加精准,标准也更高,补偿期限延续至2025年。
“黄河的主要支流我们都设置有监测点,实现对水质自动化、全天候的监测。”李世博说,濮阳市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处,境内牵涉黄河、海河两个流域,“影响水质的因素非常多,例如汛期、枯水期水量的多少,都会对监测因子数据造成波动。只要数据出现波动,我们就要加密监测,现场排查,找出背后的原因。”
帮助他们进行监测的,还有一个“智慧大脑”——濮阳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显示屏上,条目清晰地显示着“河流水质监测”“河流总段数”“县区水质达标统计”“县区水质改善统计”等板块。点开“河流水质监测”板块,河流、断面名称、本月水质、目标水质等数据一目了然。平台还设置“县区月度排名”板块,濮阳市在各县区之间也建立了横向补偿机制,压实各县区的责任,让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确保“一河净水”入海流。
这儿一年四季能看鸟
黄河过濮阳境167.5公里,流经濮阳县、范县、台前三县,属于典型的豆腐腰地段,其中黄河滩区总面积443平方公里。2019年起,河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除黄河“四乱”,两年时间,594个“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黄河治理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在濮阳县副县长王子宁看来,黄河水质的改善,一方面靠治理,另一方面靠生态保护,“濮阳县对黄河流经的四个乡镇划定了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了3300公顷。”
金堤河是黄河下游一条重要支流,经豫鲁两省,至濮阳市台前县张庄村附近,穿临黄堤入黄河,主要来水为天然降水和引黄灌溉农田退水,湿地特征较为明显,但也存在污染问题。濮阳市、濮阳县两级同向发力,推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实施污染源治理、河道清淤、水体净化、生态绿化和水源调节“五大工程”。金堤河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试点验收,跻身“国家湿地公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0月17日下午5时许,走在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鹭鸟成群。不少市民在此游玩,亲近自然。
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水雉。 (张洪北 供图)
“这儿一年四季可以看到白鹭。从10月中旬开始,雁鸭类候鸟也陆续飞来这里过冬了。”近几年,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洪北明显感受到,来这里栖息繁衍的鸟类逐年增多,种群也越来越丰富。“随着湿地生态的健康发展,黄河水质会越来越好。”
10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份见证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成绩单也传递出信心和喜悦——黄河干流河南段出境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
记者蹲点后的第五天——10月22日,张兆锁送往实验室的黄河水样分析结果也出炉。“21项监测因子数值全在Ⅱ类水质标准内”。电话那头,是张兆锁喜悦的声音。
大众新闻记者 刘笑笑 张焕辰
临沂日报记者 胡得理
日照日报记者 陈堉榛
河南日报记者 龚砚庆 赵一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责任编辑 黄露玲 纪伟
美术编辑 于海员
统筹 梁旭日 吉祥 王建
策划 娄和军 姚广宽
联动 代玲玲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陕西日报·群众新闻 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青海日报·青海观察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 宁夏日报客户端 山西日报客户端 河南日报客户端(排名不分先后)
责任编辑:黄露玲 纪伟
大众新闻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事宜请联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 联系电话:0531-8519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