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智库 | 五问央行新工具: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张亭旺 张亭旺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4-10-28 12:08:36原创
央行“上新”货币政策工具!
10月28日早,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24]第7号。根据公告,央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
如何理解本次新工具?风口财经记者第一时间采访联系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是什么?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买断式回购操作,主要是指证券持有人将证券卖给购买方,并约定在未来某一个确定日期,卖方再以约定价格从买方手里买回同等数量同种证券的交易行为。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交易,主要针对市场一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将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等债券资产卖给央行、获得资金。同时,一级交易商与央行预定在未来某一日期,再以相同价格、相同种类买回债券资产的交易方式。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目前共有51家。主要是银行,另外还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债信增公司。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与公开市场普通逆回购操作工具有何不同?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工具较为丰富,短期的主要是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的主要是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长期流动性的有国债买入和降准,但比较缺乏1个月到1年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
人民银行新创设的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预计将覆盖3个月、6个月等期限。
如何“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11月和12月分别有高达1.45万亿的1年期MLF到期,这两个月到期总量相当于9月末MLF余额的42.7%,为历史最高水平。由此,为了对冲高额MLF到期带来的资金面波动,央行需要进行对冲。此前对冲的方式包括大额续作MLF乃至降准等,本次启用期限不超过1年的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则是在降准空间有限,MLF政策利率色彩淡化背景下,对冲大额MLF到期的政策工具创新。
董希淼: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箱,优化流动性投放工具的期限结构,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更及时有效地满足金融市场对中短期流动性的需求。
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对于股市而言,这一工具被视为一个正面信号,因为它表明央行愿意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情绪,增强市场信心。
近期,央行频繁推出创新性政策工具。10月18日,央行宣布正式启动SFISF,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随后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多家机构快速响应,积极推进SFISF业务落地。同时,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落地以来,同样进展不断,已有大量上市公司宣布参与。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央行创新工具有助于引入增量资金、提振投资者信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且未来均可视情况扩大规模,意味着后续政策空间依然较大。
流动性环境的改善同样会对房地产行业产生正面作用。一方面,流动性充裕有助于降低房贷利率,刺激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下降,也可能使它们更愿意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帮助缓解房企的资金链压力。
如何与国际接轨?
我国货币市场的主流模式是质押式回购,交易中债券押品被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无法继续在二级市场流通,出现违约等极端情形不利于保障资金融出方权益。更多海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后,他们更习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买断式回购。
周茂华:目前主流质押式逆回购操作,交易中的质押债券标的资产被冻结在资金融入方账户,在回购期间无法在市场流通,出现违约等极端情况下,不利于保障资金出借方权益。同时,国际上,普惠采取买断式回购,央行此次推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情况下,有助于市场国际化水平。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