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智库 | 欧盟再挥“大棒”,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刘晓 刘晓 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2024-10-30 13:06:19原创
欧盟委员会29日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根据公告,欧盟委员会29日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威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公告显示,对于接受欧盟抽样调查的3家中国车企,比亚迪将被征收17%的反补贴税,吉利汽车将被征收18.8%的反补贴税,上汽集团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其他未接受抽样调查但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0.7%的反补贴税,其他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
公告还称,欧盟将与中方继续努力,寻找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替代方案,还对与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持开放态度。
10月23日,在斯洛文尼亚布雷佐维察市,参观者在东风汽车销售技术中心内体验汽车。新华社发
中方已提出诉讼
针对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10月29日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0日回应称,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位发言人表示,同时,中方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希望欧方以建设性态度与中方共同推进,按照“务实、平衡”的原则,相互照顾核心关切,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今年7月4日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征临时反补贴税。与临时反补贴税税率相比,欧盟委员会终裁确定的反补贴税税率略有微调。
10月30日上午,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中国电动汽车坚持市场主导、立足充分竞争,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增加了世界绿色公共产品的优质供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干扰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不仅阻碍中欧贸易投资合作,延缓欧盟自身绿色转型进程,还将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
“欧盟这么做就是要打压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是跟随着美国搞脱钩断链,这里含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指出。此外,白明认为欧盟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就是搞贸易保护主义。为了维持自身的电动车产业发展,欧盟不惜搞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贸易自由化原则,实际上是想形成一种易保护主义的环境。
10月8日,工人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内工作。新华社发
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2023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而欧洲市场一直都是中国车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如今,面对欧盟挥下的“大棒”,中国车企该如何应对?
白明认为,中国车企要把眼光放长远。“要知道欧盟不会因为我们的车企顺从它,就会放弃对中国的打压。另一方面,我们的车企也要加强与欧盟有关企业的业务往来与合作,让欧盟的企业替我们说话。”白明说。
崔东树也认为,欧洲传统汽车产业链规模大、就业多、出口强,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转型相对缓慢,需要市场化推动产业链重塑的转型,中国与欧盟协同推动电动化转型的机遇很大。现在的欧盟对中国车企征收反补贴关税的做法将严重影响转型的效果,属于伤人害己,是极其错误的。
10月2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有关单独与相关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的表态答记者问。发言人指出,如欧方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与部分企业单独进行价格承诺谈判,将动摇彼此信任,干扰磋商整体进程,也将给价格承诺协议的后续执行和监管增加更多行政成本。
对此,白明认为,这种私下沟通、各个击破的方式,不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企业用这种方式得到的议价权相对较少,应该协商一致,而不是另搞一套。”白明说。
“中国汽车行业要紧紧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坚决用最好的产品、最灵活的统一战线,最优的服务、最真的诚意,去满足全球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崔东树对风口财经表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需要全球化,尤其是电动车逐步具有耐用消费品的属性,世界级大品牌的规模效应明显,这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出海具有巨大的支撑。随着欧盟的反补贴压力,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更多新兴市场,学会分散风险,并坚持长期主义,让全球化的路越走越宽。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责任编辑: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