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看青岛市基础教育如何扩优提质

张忠德   来源:大众新闻

2024-11-11 19:49:28原创

11月11日,“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青岛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新闻发布会召开,对青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相关成果进行了发布。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连续五年在全省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李沧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市南区等6个区市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

优质学校资源供给更加充足

青岛市构建与学龄人口排浪式变化趋势和城市更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重点加强新建功能区、城乡接合部新建居住区等热点区域学校的设点布局和建设,优先启动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等10个重点片区(园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2022年以来,推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228所,增加学位约19.73万个。着力扩大学前教育优质公办学位供给,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183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3%,优质园占比提升至85%。

实施新校高位发展行动,锚定“建一所、优一所、强一所、老百姓喜欢一所”的目标,采取提前选配校长、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一长多校”办学等措施,实现“开办即优质”的目标。聚焦校长课程领导力等专题,组织校长赴高校开展高端研修,赴发达地区跟岗培训,36所学校采用“一长多校”办学模式,90所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

实施初中强校提质行动,瞄准“为基础教育壮腰”的目标,遴选在改善区域教育均衡度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的53所试点校,采取“揭榜挂帅”选聘校长、跟岗学习、教研员包靠学校等9项措施推动强校提质,70%的试点校与区域内的标杆校差距明显缩小。聚焦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打破办学界限,大力推广“强校+弱校”“普高+初中”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共组建235个教育集团,涉及学校900所,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主城区教育“南强北弱”的现状正在得到改变。

实施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行动计划,推出构建校长课程领导力标准、开展“区间分”教学评价试点、构建学生发展增值评价智能系统等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创建省级特色高中7所、省级学科基地8所,2所学校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24项高中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引育优质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青岛市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创新教师队伍“引、育、管、评”机制。实行面试前置和统一招考、自主招聘“双招”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近几年全市引进的国家公费师范生占到全省的60%左右。实施新教师、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教育名家五级梯队培育工程。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养国家教学名师8人、齐鲁教育名家培养入选9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65人、省特级教师359人,各项数据均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近三年来,区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已达两万余人,占全市专任教师的1/6,优质师资实现倍增,有力支撑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在教学中,坚持课前课中课后同时发力,推出了校长进课堂听评课、大教研组建设、中小学全学段教学质量和高中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等系列措施,推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等指导意见,为中小学配备科学副校长,一体化实施筑基、奇点、英才、强基四个计划,提升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水平。落实中央“双减”政策,在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同时,采取加强教学研究、保障“零起点”教学、优化作业设计、强化校内课后服务等措施,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3个案例入选全国“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发展保障更加有力,五育融合全面推进

青岛市大幅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每生每年由900元统一提高至1300元,初中由1100元提高至1700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每生每年1.7万元,孤独症、脑瘫症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为每生每年2.04万元,保障水平均达到全省最高。

同时,开发中小学智慧教学系统、作业管理系统和网上巡课系统,建成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129个、同步课堂教室1700间、创新实验室779间,重点在集团化办学学校、初中强校提质校、城乡学校共同体间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教学创新,23个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青岛教育e平台获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最高奖“智尊奖”。

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打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品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或艺术才能,都能参加劳动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筑牢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基,在全省率先开展在校生视觉、脊柱和心理健康筛查,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各中小学课程表,指导督促中小学校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阳光锻炼一小时,青岛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和优良率均居全省第一。

(大众新闻记者 张忠德)

责任编辑: 张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