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山东地质助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23年来恢复生态面积约2700公顷

山东法制报 | 2024-11-19 15:35:02原创

陈俊如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

11月19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拓展新时代地质工作领域,服务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近年来,省地矿局在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海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等方面创新突破,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地质技术支撑。

聚焦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山东制定和实施地热能开发利用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地热田勘查评价,进一步查明地热资源赋存条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基础依据。探索覆盖地质勘查、钻探、能源站建设、回灌、矿业权办理、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地热管家”服务,完成的德州智慧农业地热供暖应用项目,每年节约供暖运行成本1500万元,打造了全省智慧农业清洁能源供暖样板。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承担了黄河流域生态地质调查评价,累计完成山东沿黄9市25县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调查评价,集成了黄河流域地壳稳定性、湿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2023年以来,共开展了140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累计恢复生态面积约2700公顷,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了地矿力量。

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加大海洋地质工作力度。先后开展了黄海、渤海等近海海域矿产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全省近海区域矿产资源类型、分布及资源潜力。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南黄海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浒苔治理、海底地质活动研究等提供了平台载体。围绕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地质调查、工程勘察、海洋测绘等工作,为涉海重大工程建设和地质安全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推动碳储碳汇地质工作。最早开展中国北方地区岩溶碳汇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提供地质支撑。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的山东羊庄岩溶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填补了中国北方该领域省部级观测平台的空白。在省内首次开展了地下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地质调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优选确定了封存靶区。完成了国内首个咸水层压缩空气储能中试试验,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试验依据,助力全省降碳减排。

聚焦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技术保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有效保障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联合山东高速集团,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保障全省高速公路安全度汛。持续开展16市生态地质环境监测。今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债支持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累计承担项目41个,项目资金数占全部资金的64%,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众新闻·山东法制报记者 陈俊如)

责任编辑:王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