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打开

书荐丨《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重构中国中古时期佛教艺术的创作机制

孟秀丽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2024-11-22 17:55:11原创

《敦煌画稿:中国古代的绘画与粉本》

[美]胡素馨  著

张书彬  王道杰  杨筱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敦煌壁画绚烂多姿,是分工合作的产物,画师如何作画?僧侣、供养人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敦煌壁画原来是千年前的《秘密花园》般的“填色书”?

敦煌壁画的画稿和后期被文人追捧的线条优美的“白描”单色画有何关系?……

敦煌画稿作为画师记录创作构思的草图,是中国艺术中非常罕见的直接来自生产创作过程的材料。本书是知名东亚艺术史学者胡素馨教授关于敦煌画稿的著作,书中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纸本画稿为中心,全面分析了敦煌画稿及其相关供养人的经济社会网络,是首先系统讨论敦煌画稿与工坊中的绘画实践、供养人关系及洞窟营建之间关系的著作。本书还涉及了唐代画史画论对绘画创作的品评,分析了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等对即兴自发的推崇及其关联的书法理论、道家思想,讨论不假外物的壁画家何以成为唐代绘画的主角。

本书收录100余幅其他书几乎未见的敦煌画稿、壁画等,其实彩图40余幅。更有作者手绘敦煌立体图20余幅。

本书亮点:

★英文版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200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学术著作评选奖、2005年美国大学艺术协会年度艺术史著作奖,为此领域公认的著作。

★敦煌为一长盛不衰的热门,众多受众,读者群巨大。

★主题新颖,讨论的是“敦煌创作草图”。文稿娓娓道来,兼具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收录的画师记录创作构思的草图(即敦煌画稿、粉本)有稀缺性和价值。更有作者手绘敦煌立体图20余幅。

★作者为知名东亚艺术史学者,师从高居翰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胡素馨(Sarah E.Fraser,1959—)

1980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1996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芝加哥西北大学艺术史学系。2012年任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2013年起任该校东亚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绘画史、佛教壁画、中国摄影史研究。

译者:张书彬

艺术学理论博士,考古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译者:王道杰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现供职于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

译者:杨筱

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目录:

中文版序/01

中文版自序/05

导论   画稿:历史、主题及风格问题/001

第一章 佛教艺术的经营:报酬与组织/019

第二章 壁画的构思/055

第三章 敦煌画稿的影响:粉本与白画/121

第四章 幡画与仪轨图:另两种画稿/147

第五章 表演:讲唱与视效/175

第六章 唐代的起稿、表演与自发性/221

附录一 15个带《劳度叉斗圣变》壁画洞窟的平面图和立面图,862—980/259

附录二 石窟中常用图像的分布情况,862—980/274

附录三

表A 《劳度叉斗圣变》壁画和粉本的尺寸/276

表B 《劳度叉斗圣变》中劳度叉与舍利弗的尺寸/277

表C 《劳度叉斗圣变》中劳度叉宝座周围的附属人物高度/278

附录四 几组近似的幡画/279

参考文献/280

责任编辑:孟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