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追热点丨整治“霸总”和“恶婆婆”,广电总局出手!防止通过炫富等制造爽点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2024-11-26 17:49:39

11月26日,

#广电总局要求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管理#

话题冲上热搜。

图片

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吸睛引流

近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连续发布两个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推动微短剧创作持续向上、向善、向美。

在11月22日发布的关于“霸道总裁”微短剧的管理提示强调,以企业家群体作为故事主角的微短剧数量不断攀升,一些作品播出后受到网民喜欢。但是,有一种被网民贴上“霸总”标签的微短剧,将代表成功、权力、财富的“霸道总裁”角色设定以及“爱上我”的浪漫剧情设定,当成追求流量的砝码,一些制作机构争相编排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的情节。管理提示认为,这种现象正在将此类微短剧推向过度娱乐化的泥潭。

图片

图片

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提出了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管理的具体要求,那就是要缩数量、提升质量,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对“重点微短剧”和“普通微短剧”,要严格把关,加强调控。对平台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要加强巡查监看,督导平台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审核把关能力。防止存在刻意通过拜金、炫富、炫权、享乐等制造爽点,对主题的把握和主角的塑造偏离主流价值导向,以及宣扬不劳而获、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微短剧上线播出。

此外,今年10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中老年题材微短剧管理提示》。其中提出,鼓励塑造善良慈爱、智慧豁达、勇敢自立、老当益壮的中老年人物形象,扭转突出表现重男轻女、贪财算计、狠毒蛮横的“恶婆婆”“恶奶奶”的模式化创作倾向。

相关话题下,有网友评论称:“终于开始管了,我的眼睛实在受不了”。

图片

图片

也有人评论称:“我的快乐要没有了”。

图片

爽文价值观存在混乱问题

所谓“微短剧”,又称微视剧或中视频,指单集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剧集作品,具有轻量化、快节奏、题材多样、矛盾突出、社交化传播等特点。众多题材中,“霸总文学”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类。其中的代表性角色“霸道总裁”通常代表成功、权力和财富,与“傻白甜”女主形成鲜明对比。剧情设定往往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娱乐性,以“甜”“爽”“虐”的爱情故事为主,包含逆袭、打脸反派、宠溺女主等“甜虐交织”的桥段。以“短平快”的特点提供高情绪价值,吸引用户观看甚至付费购买。

但同时,部分霸总微短剧被批评为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追逐流量而编排离奇情节,导致内容过度娱乐化。如刻意通过拜金、炫富、炫权、享乐等制造爽点,对主题的把握和主角的塑造偏离主流价值导向,以及宣扬不劳而获、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人生观、价值观。批评者认为,这类短剧容易导致观众的价值观混乱,对爱情和权力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打开短视频平台内的短剧列表,精选短剧排名前列的剧集包括《你喜欢阔少,我暴露家产你哭什么》《豪门千金来自农村》《强势锁婚》《关总宠妻无度》《我被霸总强制闪婚》《封总夫人带娃找上门了》《嫁进豪门后,小可怜被宠上天》等内容,“霸总文学”在微短剧行业中占据重要比例。

图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此前谈及对“霸总”微短剧观点时表示,“这些剧集中,要么是一个无所不能的霸道总裁,要么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高手,莫名其妙变成了装卸工、垃圾工,甚至在别人家里扮演被嘲笑的傻女婿,最终还面临着被逼退婚的尴尬境地。每次看完都会感觉‘又上当了,又受骗了’。”

此次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针对“霸总”微短剧发布管理提示,要求避免用写实的外衣包裹荒诞不经的故事,更不能以荒诞艺术手段为借口随意编造过度离奇却缺乏价值关怀的情节,从而影响大众对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认知,损害企业家群体形象。避免局限于爱情撕扯和家庭纠纷,尤其要防止宣扬攀附权贵、豪门、富豪的婚恋观等。

微短剧应保持特色,增加营养

近年来,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等的引导下,《我的归途有风》《你的岛屿已抵达》《恋恋茶园》《东坡先生赶考记》等作品,从厚植内涵、传递向上向善力量方面作出探索,赢得大量关注和点赞。这也充分证明,传递温暖和希望,微短剧大有可为。同时要保持丰富性。“都往一个题材上挤”,叙事手法“路径依赖”,是“劝退”观众的毒药。丰富微短剧的素材库是繁荣创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观众群体更加细分的切实需求。

微短剧走好精品化之路,首先应保持特色。精品化不意味着横屏化、长时化,不是照搬其他视听形式。开门见山的“6秒原则”,几组镜头、几个场景、几句台词的紧凑叙事,让观众津津乐道,这类微短剧独特的艺术特性,应当保持下去。

其次要增加营养。注意力是这个时代的稀缺资源,每天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用户容易被带有强烈情感和鲜明立场的内容所吸引。微短剧抓住了这样的用户心理,但不能只做问题和情绪的“放大器”,还要用艺术的方式解答问题、升华情感。

作为百姓喜爱的新文艺形式,微短剧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文化新业态,激发着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现在,编剧人才扶持、人工智能赋能、IP培育运营等产业新貌令人欣喜,相关支持措施落地生根,都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能量。微短剧如同一位翩翩少年,朝气蓬勃和不够成熟是其两面,在观众的陪伴和反馈中成长,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整治“霸总”短剧,拒绝“向下的流量”

这几年,微短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为一种新的网络影视形态,收获了不少粉丝。但与此同时,一些剧情狗血和被夸张、荒诞的营销话术包装的微短剧也充斥在各类平台上,引发不小的争议。

诸如“霸道总裁爱上我”“50岁保姆爱上20岁霸总”等为标签的“霸总”类微短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有数据显示,2024年9月短剧热力榜中前十名里老年霸总短剧占据了三席。

这一背景下,相关部门继此前明确要求扭转微短剧“恶婆婆”“恶奶奶”等模式化创作倾向之后,又向“霸总”类微短剧亮出规范之剑,可以说很有现实针对性。

客观说,冠以“霸总”字眼的微短剧未必就一定代表着剧情的荒诞。但发展到今天,大量微短剧创作以“霸总”为卖点,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码”,一窝蜂地涌向该“赛道”,持续强化着一种同质化和低质化的创作倾向却是不争的事实。

要知道,“霸总”噱头大行其道的背后,对应的是大量以流量为王,刻意制造拜金、炫富、炫权、享乐等爽点的“类型片”。其在迎合用户低俗需求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拉低着微短剧的整体生态质量,形成了一种“向下”要流量的无序竞争格局。

这不仅与社会主流价值形成冲突,其实也是在为微短剧的行业形象和声誉“招黑”。像时至今日,在不少人的眼中,微短剧就往往与格调不高、审美低下,甚至反智反伦理等标签联系在一起,这无疑值得警醒。

因此,相关部门适时出台针对性的管理提示,并不是为了限制微短剧行业的发展。而是为了给有泛滥之嫌的“霸总”微短剧去去“狗血”,最终指向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事实上,从媒体的报道看,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微短剧规范化精品化的成果来之不易,是全社会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必须要避免低俗和恶趣味内容披着“霸总”外衣横行其道,冲击微短剧向上向善向好的发展态势。

对此,从平台到行业和创作者都应该作出积极响应。如据媒体报道,文件中明确要求,平台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要加强巡查监看,督导平台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审核把关能力。

此外,日前多部门出台的关于开展算法典型问题治理的通知中也指出“增强算法向上向善服务,保护网民合法权益”,其中就包括建立健全算法在赋能优质内容传播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应用。具体到微短剧上,平台或可在流量分配上更多向一些优质微短剧予以倾斜,形成一种正向的流量激励。

同时,微短剧行业和创作者也应该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对品质的坚守,敢于跳出路径依赖,在追逐流量与提升内容质量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探索和开辟更多“叫座又叫好”的创作新赛道。须知,任何一种影视形态,若只是一味在狗血剧情里“打转”,注定难登“大雅之堂”,也行之不远。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北京商报、文化艺术报、外研社、高闻Gomagic、新京报等

责任编辑:黄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