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女孩被偏头痛折磨5年,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术让她重获“心”生
医苑 | 2024-11-27 17:15:43原创
江海峰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
17岁女孩小静(化名),被频繁的偏头痛折磨了5年,已经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2年前,她查出卵圆孔未闭,这种先生性的心脏缺陷会导致未过滤的血液从右心房直接流入左心房,而她的偏头痛便是这个问题引起的。近日,她在山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接受了该院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也被称为PFO)封堵器植入术,重获“心”生。
过去5年来,每次偏头痛,小静都痛苦不堪,导致睡眠质量变差,精神状态也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日常学习和生活。2年前,她到山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就诊,确诊卵圆孔未闭。但因担心手术风险及植入金属封堵器的后续影响,一直未接受手术治疗。近日,她的偏头痛又发作,而且比以前更加严重,便决定入院行卵圆孔封堵治疗。该院MDT团队结合小静的头颅CT、MRI、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c-TCD)、右心声学造影、经胸超声、经食道超声等检查后,确定她的偏头痛与PFO有关。术前的经食道超声检查显示,小静的左右心房之间可见“裂隙样”交通。团队考虑到患者有金属封堵器植入后远期临床并发症的顾虑,经反复讨论后,决定为其采用最新上市的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
于是,该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孟庆峰带领结构性心脏病团队与心超团队在学科带头人钟敬泉、科室主任姚桂华、副主任由倍安的支持、指导下,密切配合,结合超声和DSA两种影像技术,圆满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手术过程中,治疗团队结合超声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种影像技术,确保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超声技术提供了实时的心脏结构图像,而DSA则帮助医生清晰地看到封堵器在心脏内的位置和形态。
手术历时约一个小时,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偏头痛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
孟庆峰表示,PFO的发病率约为25%,大多数PFO患者平时无症状,常因诱发的反常栓塞、脑卒中或偏头痛等相关临床综合症而就诊。目前封堵器植入避免了大窗口的外科手术,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高效PFO治疗方法,而近期刚上市的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在全球开创了PFO封堵器械可降解化的先河。“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主体结构将在植入一年后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或被自体吸收,心脏里几乎无异物残留,可有效规避金属封堵器植入后伴随终身存在的并发症等安全隐患,让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未来的生活、求学、工作等有了更好的选择,同时给患者预留了需经房间隔穿刺治疗相关疾病的通道。”孟庆峰说。
钟敬泉表示:“这次手术的成功,是团队多年努力和协作的结果。我们很高兴能够为患者提供这种创新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姚桂华也强调:“我们医院一直致力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这次手术的成功,是我们团队实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患者承诺的践行。”
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的成功引进,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紧跟医学前沿步伐、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标志着该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责任编辑:江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