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属城投类公司的产业转型与营收突破思考
国资智库 | 2024-11-29 16:33:46
来源:大众新闻·山东国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压实了任务。
滕州市属国有企业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着经济发展“助推器”、产业转型“先行器”、防范化解风险“稳压器”的作用;但也存在政府隐债制约发展、融资形势持续严峻、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在当前财政收支不平衡、债务风险防控双重压力下,市属国有企业更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资产规模、改善资产结构、重塑业务布局、增强经营效益,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国企项目谋划与资本运作
项目是国企发展的重要载体,资金是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企转型发展中二者要同谋划、同推进。
一是国企项目和融资产品的策划。不论是申请项目入库还是融资,都离不开对项目的提前谋划。需要在精准把握方针政策和产业导向的前提下,摸清国资国企“家底”,主动对接银行服务支持领域,抓住“项目业务主体选择、项目建设核心内容、项目资金需求、融资来源及筹措、项目收益及平衡”五个核心要点,倒逼谋划项目,而不是项目来了再找资金。实行谋划一批、充实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环环相扣、节点推进、重点调度,这样才能确保资金需求,精准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推进多元化资本运作。坚持把运营好资产、运用好资金、打好资金攻坚战作为项目建设的有力保障,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企业债、股权融资、项目专项债以及PPN等融资模式。积极争取中央奖补资金、中长期国债、政府专项债以及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贷款支持,继续加大库存消化力度,用低息长期资金置换短期高息资金,优化资产配置,促进资产运作更加优化。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挥国企三个AA+资质优势,通过股权、基金扩大投资布局,重点拓展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光伏储能、医疗康养、产业园区投建及运营孵化、交通物流枢纽与保税区、人才管理与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板块,构建“投资-管理-经营”业务模式;加大在能源资源、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技术研发、建筑施工与建材、交通运输及物流、商业地产等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力度,减少同质化竞争,全力稳住产业化基本盘,形成主业支撑、绿色转型的发展格局。加强信用建设及资本市场利用,注重公司信用建设,提高公司的信用评级,为融资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完善资金监管和预警机制,加强现金流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还款计划,确保公司资金链的安全稳定。
三是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聚焦“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产业化、项目化”原则,切实回归国资国企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基金的引领和撬动效能,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积极探索开展基金扶持为主导、信贷资金为补充,多元化、多层次国资国企金融配套服务。密切联系国投安信、中交信基金、省产投绿色发展基金、省高速创投基金等省内外知名投行机构和基金公司,采取发行基金债、设立单体项目有限合伙企业等方式深度合作,精准支持滕州市招商引资和“化机锂医数”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国企上市。由土地财政积极向股权财政转变,整合国企优质资产和资源,对接专业机构,通过资本市场收购、并购上市公司等方式,实现市属国企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国企隐债名单移除与白名单协调机制
2022年以来,中央及监管部门多次提及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城投国企平台作为隐性债务主要载体,在银保监会、财政部等部门的“名单制”管控思路下,普遍面临着身份危机,使国企平台通过发债实现新增融资的难度日益增大。国企平台需要突破政府隐债平台“瓶颈”,寻求产业化方向的转型,以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和竞争实力,获得更高等级信用评级。
突破的要求和要件:一是存量隐债的偿还;二是“335”指标,即:非经营性资产(城建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超过30%;非经营性收入(城建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超过30%;财政补贴占净利润比重不得超过50%。建议从市级层面组织设立隐债化解与金融风险防控专班,本着“轻重缓急、债务额度由小到大”原则,统筹管理、统一化解,优先结清隐债存量余额较小的债务,释放融资活力,恢复新增融资功能。
突破路径:一是推进战略重构。过去,国企平台实行的多为政企一体化发展战略,原战略下公司在决策、投融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均受到政府影响。因此,国企平台需要通过战略重构来确定企业新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实现政府融资功能和经营功能的策略性分离与协作。应围绕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企业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参与城市发展建设,最终实现国企平台转型升级和城市价值持续提升之间的良性循环。比如,根据自身优势和产业优势,可以直接布局切入交通产业、金融产业、绿色产业等符合国企特色、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和带有一定垄断属性的产业。也可围绕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数据、科创、人才等配套服务,朝产业投资运营商或产业服务商方向转型。二是推动资产整合重组。国企平台资产规模较大,但由于存在较多的建设工程、存货及其他应收款,可经营性资产不足,总体资产收益水平偏低。为满足监管文件要求的“非经营性资产(城建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超过30%”,国企平台首先需要明确哪些资产可能会被定义为城建类资产,同时考虑深化推动价值性资产的整合重组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通过股权划转、实物增资、资产划拨等形式将经营性资产注入国企平台,实现城建类资产占比的压降,进一步强化公司造血功能和市场化经营能力的打造。三是促进业务升级。为了满足“335”指标下该类收入占比不超过30%的比例要求,国企平台应从城市价值链出发,紧密结合城市发展所需,以自身战略成长为视角,重构业务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结算机制、商业模式等,做大做强产业运营,通过业务升级来实现企业业务拓展、产业链延伸和市场化收入占比增加。四是积极申报白名单协调联动机制。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统一与各驻滕金融机构、省行签订银企融资互惠互助联盟合作协议,统一授信,灵活调剂使用,建立优质、高效、便捷的融资申报审核通道,更好地获得资金支持,降低区域金融资金流动风险。
国企产业转型与营收突破
当前国家去平台、城投化势态严峻,加之将化解隐债风险与禁止政府新增债务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硬性任务和红线,滕州市各市属国企面临由城投向产投“转型”、由经营城市向经营产业“转型”、由资源采集向新能源产业“转型”等革命性“破局”。
一是突出主责主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战略升级,开启从“开发”到“运营”的模式变革,积极由传统地产向产业地产转型,着力构建集投资商、建造商、运营商、服务商“四商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围绕城市更新扩容,着眼城市未来发展,不断更新企业发展理念,将“善国”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建设更多更好的高品质项目,展现至善至美的滕州特色。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部投资者,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剥离非核心业务,对于与主营业务无关、盈利能力较弱的业务进行剥离,集中力量发展主业。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明确战略定位,推进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属国企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
三是围绕强工兴产,抓实国企资产倍增。积极探索将专业园区、商业地产、旅游资源、特许经营权、矿山资源等有效资产注入国企,实现总资产规模翻一番。简化流程助力产权手续办理,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以及国有企业长期实质性使用的行政事业性资产,按照房地产一体化要求,采用“特事特办”打包处理模式,全力支持解决产权办理问题,依法依规注入国有企业,发挥资产效益。
四是聚焦增量,加快国企国资营收突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剥离非核心业务、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式,持续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市场化运作能力,增强市属国企营收、盈余能力和纳税(费)来源,夯实国企良性健康发展基础。
政银企合作与国企抱团取暖
政银企联动合作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沟通纽带和互惠互利桥梁,有利于快速建立起良性、便捷、有效联动平台与机制,尤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势尤为明显,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金融基石”。坚持“政府主导、银企互助联动、国企抱团取暖”的模式,可以有效防范金融区域债务违约风险,有效降低债务违约的概率。建立银企增信互助机制,成立滕州市属国有企业联盟,加强与省属国企、金融机构合作,建立“财政+金融+国企”联动体系,发起设立百亿元规模的互助增信基金,为国企提供增信保障,扩大授信额度,降低国企融资成本,缓解化解债务风险与压力。财政应加大支持力度,充分激发财政政策效应及手段,帮助、帮扶承担政府隐债市属国企去隐债工作,让承担政府隐债主体恢复新增融资功能,以便更好的让国企反哺财政、反哺社会,更好地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周书海 张世华;单位:滕州市城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