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以金融之力“贷”动薯乡甜美新生活

龙女  徐佳   来源:大众新闻

2024-12-04 16:12:38原创

走进临沭县青云镇东雷官庄村村委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邮储银行信用村宣传栏,走进村庄,可以看到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的身影。

眼下正是地瓜收获的季节,临沭县青云镇东雷官庄村处处皆是繁忙热烈的丰收景象。地瓜收割机在田地间来回穿梭,拔秧、翻土、捡拾,在村民们紧张有序的劳作下,一筐筐地瓜摆满了田间地垄。不仅农户忙,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的工作人员们也忙个不停,主动上门了解生产情况、沟通资金需求,助力小小地瓜成为临沭人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共同谱写一幅产业兴、农家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产业贷助力集约化规模化种植

“邮储银行发放的20万元贷款,及时缓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今年我们农场的种植面积也再创新高。”想起三月份种植地瓜的场景,临沭县鸿清家庭农场王洪清仍是对邮储银行充满感激。

东雷官庄村位于小蒙山西麓,沙质土壤、充足的光照、充沛的雨水十分适宜地瓜种植,地瓜种植历史已有数百年之久。在过去,地瓜填饱了当地人民的“肚子”,而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如何让人们通过地瓜过上好日子呢?这成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着力思考的问题。

“过去种植地瓜都是农户自耕自种,投入成本高还没有品牌意识,只能零散卖给收购商,经济效益并不高。”东雷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克龙说。为了解决个体种植困境,东雷官庄村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与邮储银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速流转土地,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以金融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让地瓜种植迈入集约化规模化新时代。王洪清带头创建的鸿清家庭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鸿清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0亩,年销售烟薯20万斤,销售收入30余万元,真金白银让王洪清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今年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但随之而来的资金供应又成了新的问题。“烟薯市场需求量大,扩大种植面积就意味着收益增加,但土地租金、肥料投入等成本也随之增加。”资金不足,几乎让王洪清差点放弃唾手可得的发展机会。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工作人员通过与村党支部沟通,了解到王洪清的情况,向其推荐了“产业贷”,通过从手机银行提取流水、测算、审批、审批通过、入户调查、签合同放款,现场发放20万元贷款发放,高效解决了客户资金难题。

在临沭县的广袤土地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已蔚然成风,“沂蒙沭乡”“庄户老头”“薯丰农业”等一个个响亮的临沭地瓜品牌远销各地,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注入的金融活水已成功浇开临沭县的乡村振兴之花,加快了临沭人民迈向好生活的步伐。

金融力量搭起增收致富的“地下王国”

在东雷官庄村一望无际的土地下,“隐藏”着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地下宝库”。“用地窖保存地瓜,不仅能提高风味,还能让临沭地瓜根据市场行情错峰销售。”王怀浩正向工作人员介绍自家地窖。“地上种地瓜,地下存地瓜”,这是临沭县地瓜种植的独特景象。

地窖原本是过去保存条件有限时的保存方式,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了东雷官庄村走向致富路的“地下宝库”。原来,过去,当地人对市场认识不强,往往是地瓜收获后就将地瓜低价卖给收购商,只留下一小部分供自家食用,等到了春节前后等销售旺季,地瓜价格升高,但当地人已无地瓜可卖。而现在,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错峰销售的重要性,借助邮储银行的资金支持,建起了大地窖,不少人还走上了红薯经纪人的道路,一步步打造出临沭县地瓜产业盈利增收的“地下王国”。

王怀浩就是邮储银行资金的受益者。2017年,王怀浩紧跟村内政策,建立怀浩家庭农场,开展地瓜规模经营。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他对市场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于是建起6口地窖,从事红薯收购。“今年地瓜收购价低,计划扩大收购规模。”但直到9月,眼看地瓜收获季即将来到,他仍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扩大规模。这时,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在走访信用村过程中,了解到他的情况,主动上门对接,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为其推荐了产业贷,仅用短短几天时间,就为其发放贷款50万元。地瓜收获季伊始,王怀浩就已收购地瓜20万斤,预计今年共将收购200万斤,比去年同比增长11%。“感谢邮储银行的及时帮助,为我及时解决了后顾之忧,今年的收益能再上一层楼。”王怀浩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已在全县范围内发放农产品收购类贷款4000万元,其中青云镇1500万元,东雷官庄800万元。“‘人、地、钱’三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平等交换,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激发乡村振兴内在活力的关键。邮储银行针对我们信用村的众多贷款项目,让更多的资金‘下乡’,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激活了乡村振兴主体力量,实现‘信用’变幸福,北纬35度的薯乡生活越过越好。”东雷官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克龙表示。

苍山巍巍,沭河泱泱,邮储银行临沭县支行不仅将金融力量写进城市的高楼大厦间,更用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细致周到的真情服务,将金融活力写在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上。

(大众新闻记者 徐佳 龙女)

责任编辑: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