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打开

东营市第二届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受追捧”助力点亮全民美育星火

马瑞琳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2024-12-07 17:24:49原创

近日,东营市民的朋友圈被一项特别的艺术活动刷屏,这场名为“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热情关注惊喜的是,展示的优秀作品更是大量经过公益培训学习的新人新作。

11月21日,由东营市文化活动中心主办,各县区文化和旅游局、东营市文化馆、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工作部承办,各县区文化馆协办的东营市第二届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正式拉开帷幕,展览持续火热,这项接地气、有人气、增底气的活动,引得群众好评如潮。

市县乡三级联动,
打造全民美育新格局

“你看这个小朋友画的颜色好热烈”“太可爱啦,小马飞到太空啦”...众多参观者纷纷驻足于一幅幅充满幻想色彩、生动描绘祖国科技发展辉煌成就的画作前,或凝视画中细节,或相互交流感想,不时地举起手机拍照留念。空气中弥漫着啧啧称奇的赞叹声,每个人都被画作中所展现的未来愿景深深吸引。择优展出的148幅作品,涵盖了少儿美术、书法、素描、摄影、剪纸、国画等艺术类别,一幅幅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均出自市文化馆、各县区文化馆和“蓓蕾艺术工作站”的精心培养,这些都是源于市文化馆充分考虑群众需求,直达基层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艺术公益培训的丰盈硕果。

公益培训的优秀实践,为搭建全民艺术普及展示平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培训课程报名通道一经开通,就释放出强大的“文化能量”。据悉,2024年全市累计开设6000余班次培训,参加培训的群众高达180000余人。

按需点菜,差异化设计菜单。在培训课程开课前,市文化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带领县区各馆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研讨的基础上,创新采用“订单”+“点单”的服务模式抓培训课程的设计,经过多年探索,课程设置已逐渐形成从前期精准调研、社会面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判、确定发布、广泛宣传、群众学员反馈、进一步完善的闭环管理的模式,逐步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基于此,各文化馆纷纷打造了自己的培训品牌,市文化馆有“文化润心”、东营区文化馆有“新六艺”市民课堂、河口区有“油地文化大讲堂”、利津县文化馆有“文润心田”、广饶县文化馆有“百姓文化大讲堂”、垦利区有艺术联盟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培训,等等。

服务为先,延伸基层网络。为了使艺术普及惠及更多人群,东营市文化馆探索构建了“横纵结合,全民覆盖”的文化服务网络。横向延伸,参与者全年龄段、覆盖各行各业,来自全市人民乃至其他城市游客。纵向上下,将艺术普及下沉到校园和县、乡、社区各分馆,构建以市文化馆为中心,县区文化馆为纽带,街道文化站(综合文化中心)为依托的总分馆体系,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镇街分馆、社区分馆、特色分馆120余个,“蓓蕾艺术工作站”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11个,县级示范点52个,形成多元、多向、多辐射的培训服务网络。“全民”层面上,洞悉群众的真正需求,包括课程设计、服务方式、服务渠道等,通过年有计划、月有重点、周有安排的具体课程设计,给市民群众提供了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戏曲、曲艺、音乐等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培训,不仅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培训的平台和资源,还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帮助零艺术基础的群众不断学习提升技艺,挖掘创作潜能,真正做到艺术普及均等化。

开展“培训+”融合,

探索全民美育新路径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美育的发展,东营市文化馆积极探索“培训+节庆”“培训+科技”“培训+非遗”“培训+展览”“培训+展演”等融合模式,形成独特的全民美育新路径。

“这次展览不仅是对全民艺术普及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广大市民艺术才华的一次肯定和鼓励。它激发了更多人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将全民艺术普及的理念更加贴切地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人们在面对艺术时,不再只是‘去看看’,而是选择‘去体验’‘去感受’‘去学习’,进而激发文化共鸣,培育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东营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4年东营市文化馆举办了“我们的节日”清明、中秋、端午、春节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做彩绦香包、面塑龙韵、蜡染、簪中花语、烧箔画和古风书灯制作等艺术形式,这种“培训+节庆”“培训+非遗”的模式,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群众在细致入微的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也是“文化润心”公益培训文化品牌中的创新举措。

东营市文化馆深化跨界融合与资源共享,于2024年6月份举办了首期艺术普及进机关活动暨市直机关“艺路相伴”公益课,经过问卷调研,课程设置八段锦、合唱班等,时间设置在工作日晚上7点开始,每周每门一节课,“这是‘文化润心’公益培训文化品牌中的又一创新举措。”东营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营市文化馆为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全民艺术普及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推出了线上培训、混合式学习等新型培训形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服务渠道,线下提供高品质、精准化文化服务;线上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年推送线上课堂、线上展览80余期,同时,东营市文化馆还建立了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内容。

全民艺术普及,

实现从“哇塞”技能到社会文化现象的转变

在人民普遍追求高质量文化生活的今天,文化服务跟随人民的需求的步伐走到哪,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意义就凸显在哪。

“听了他的这堂课,我再进美术馆,心都没那么‘嘘’了。”“感觉又回到学校了,受益匪浅!”“讲得真好!让我对艺术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每次培训群众都能有所收获,纷纷点赞。

据市文化馆培训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参与各种形式培训活动的群众既有企业员工、机关工作人员、自由职业者,也有学生群体,社区居民、退休人员,比如第二届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最小的参展作者只有5岁,她画的儿童画,线条生动,造型古拙,又有西方绘画的用色大胆,是一幅非常难得的佳作;年龄最小的书法作者有8岁,她写的《礼器碑》,线条流畅,古朴大气;年龄最大的作者则有60岁,创作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这148幅作品或展现东营秀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或描绘日常生活点滴,或表达个人情感思绪,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线条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展现了全民艺术普及的广泛覆盖和深远影响。

“上这个课,比给学生讲课难,定选题我就花了一个星期,因为大众传播下的受众与课堂上的学生不同,更需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不然起不到社会美育的效果。”尚老师等名师纷纷表示。教师们凭借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为学员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学员们在教师们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比如,小李同学在素描课中学会了如何捕捉光影变化;肖阿姨则在国画课上领略了水墨丹青的独特韵味。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不仅仅提升群众的艺术技能,更是将艺术融入社会生活,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艺术普及,原本可能被视为高深莫测的艺术技能变得触手可及,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财富。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场所,多年来,东营市文化馆坚持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从“非遗赋能东营 满绣续写华章”主题展览、“‘潮’涌黄河口”现代音乐秀,到“黄河口大戏台”群众戏曲系列活动、“星耀黄河口”才艺大赛等活动吸引各年龄阶段、各行各业参与和观看的群众10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的同时知晓度和吸引力增强。市文化馆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回应,将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的社会美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助力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成为了人人喜欢参与的社会文化现象。

回归以美育人,注重精神引领。秉持以文化滋养民众、以艺术提升美感、以文脉塑造人文精神的宗旨,东营市文化馆始终致力于成为人民终身美育的殿堂,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未来,东营市文化馆将以增强群众审美辨识度、提升市民人文精神为最终目的,将视野放到当下与未来,坚持开放、融合、创新,关注探索文化热点,搭建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数字化服务架构,举办更加多彩、精准化的文化服务内容,让全民艺术普及切实融入人民生活。东营市文化馆将继往开来,让艺术随处可见、触手可及,让文化成为精神内核,汇聚成更磅礴的文化精神力量!(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马瑞琳 通讯员 穆春波)


责任编辑:马瑞琳